文/一墨
王維審《推開教育的另一扇窗——走向有意義的寫作》第二章 問題性寫作:改變教師的教育實踐
問題性寫作的成長價值有三點:一是銳化發現問題的敏感,二是養成反思問題的習慣,三是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是教育寫作的起源。教師專業反思能力的缺失是最大的問題。對待教育中出現的問題要慎重,要等一等,再追問一句,再多想一步。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要寫作,記錄的過程就是一個沉淀、梳理、反思的過程。寫作的初心放低一點,只要開始,就比呆在原地好得多。
寫作是一種療愈,當問題成了我們的研究對象,就變得有意思了。寫作,可以為自己搭一個比講臺大的平臺。一個人一旦養成反思的習慣,很多想法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思想。寫作,可以讓自己跟得上學生和家長的成長。寫作,可以為自己的生活留一點念想,給自己積攢一筆精神財富。
敘事是最基本的寫作形式。敘事是以故事為載體的。王維審老師偏愛這樣的故事:一是真實的細節,二是樸素的原生態,三是沉靜的內視。
教育敘事就是對某個或某些教育故事進行有針對的反思后寫出來的文章。最基本的教育敘事包括三個基本環節:一個故事+理性反思+教育主張。
寫好一個故事,開頭要簡潔明了,情節要曲折有致,語言要樸素深刻。
如何依托一個故事進行反思?常用的方法有三種:1.從質疑引發反思,反思失敗的教育經歷,從中找到問題的癥結;反思成功的教育事件,總結出成功的經驗。2.由對比產生反思。有他人的故事,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周圍的人有沒有做過,從他人身上照出自己的問題。3.用歸納優化反思。是以某個具體的實例來揭示整體性特征的思維方式。
文好題一半,一個好的題目能令文章增色。一篇文章好的標題應該確切、簡明、新穎。可以從以下方面命題:用人物的名字作標題,用代表物件做作標題,用關鍵事情事件作標題,用事件發生的時間或地點作標題,用揭示主題的語句做標題。
教育敘事的結尾有兩種方式:一是封閉式結尾,二是開放式結尾。封閉式結尾就是在故事終了要給讀者一個明確的回答,一個清晰的教育主張。開放式結尾就是文章末了不給明確的解答,或者只給出部分解答,引發讀者的聯想和自我反思。
好的文章收筆要出乎常人意料,做到反思深刻、視角獨特。
故事寫完了,反思不好進行,無法獲得理想的教育主張時,學會用別人的嘴巴說話,用名人大家的經典語錄,流傳甚廣的經典故事,幫助我們點明主題、升華主張。
一篇敘事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闡述清楚自己的教育觀點和主張。教育寫作最大的技巧就是寫下去,不斷地寫下去。
把作品寫好,關鍵是用心。一位年輕的教師,請王維審老師幫助修改文章后,他把王老師修改的51個條目,每個條目都詳細記錄了原文是怎樣的,修改后是怎樣的,以及他再次修改的原因。張志剛校長讀了王維審老師的一篇文章,感覺寫得不錯,他就把這篇文章默寫了一遍,然后對比原文與他默寫的內容,找出其中的相同與不同的寫作細節。日本東京貿易公司有一位專門負責訂票的小姐,經常給一個客戶訂往返于東京與大阪之間的火車票,去大阪時總是靠右邊窗口,返回東京時總是靠左邊的窗口。原來日本的富士山景色秀美,火車去大阪時富士山在右邊,返回東京時在左邊。客戶得知原因,當即把貿易額由原來的400萬提高到了1000萬。
教育寫作需要五種能力:尋找和發現的能力,喚醒和改變的能力,思考和行動的能力,對話和構建的能力,描寫和揭示的能力。
王老師有兩個寫作建議。建議一:寫文章必須從“寫文章”開始。減少隨意的漫無目的的寫作,至少要在文章中說明自己的一個觀點,一點思考和一種主張。建議二:寫文章必須要學會“拾級而上”。教育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問題性寫作、主題性寫作、研究性寫作。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