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 垃圾收集器
這兩天在網上看了不少關于JVM 垃圾回收的相關知識,大家總結的都很好,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現在對其中的一些內容進行一下總結。
這篇文章先總結一下CMS垃圾回收器,把自己所理解的寫出來,加深認識。
首先CMS 指的是 Concurrent Mark Sweep,并發標記清除。
這里雖然說得是并發,但是并不是整個過程都是并發的,在cms中仍然后兩個階段是需要stw的,只不過它把耗時的操作放到了并發的階段中,使stw的時間很大程度的縮短了。
CMS的階段有
1. 預標記階段 (initial mark) stw
2. 并發標記
3. 并發預清理 (需要通過參數-XX:+CMSParallelRemarkEnabled來開啟)
4. 重標記階段 stw
5. 并發清理階段
6. 重置階段
預標記階段
進行可達性分析,標記出GC Root直接飲用的對象
并發標記
進行GC Root tracing,和用戶線程并發執行,由前一階段標記處的對象出發,找出所有的可達對象
并發預處理
這個階段可以通過配置來進行控制,這個階段的作用和重標記類似,是為了把重標記的部分工作放到這里,減少重標記階段的停頓時間。
PS
在進行可達性分析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兩種特殊的情況 1.年輕帶中的對象引用了老年代中的對象(比較常見)2.老年代中的對象引用了年輕代中的對象。
所以在對老年代進行回收的時候,也要對年輕代進行掃描。所以在這個操作中為了減少掃描年輕代的時間,會先對年輕代進行一次 minor gc(有參數控制XX:+CMSScavengeBeforeRemark)
在對年輕代進行gc的時候,如果也要對老年代進行掃描的話,那停頓的時間就會非常長了。在這里jvm有一個CardTable的數據結構可以高效的實現這種操作。
為了支持高頻率的新生代的回收,虛擬機使用一種叫做卡表(Card Table)的數據結構,卡表作為一個比特位的集合,每一個比特位可以用來表示年老代的某一區域中的所有對象是否持有新生代對象的引用。
這樣新生代在GC時,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時間掃描所有年老代對象,來確定每一個對象的引用關系,而可以先掃描卡表,只有卡表的標記位為1時,才需要掃描給定區域的年老代對象。而卡表位為0的所在區域的年老代對象,一定不包含有對新生代的引用。
所以在進行老年代gc的時候通常也會進行minor 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