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老魚這個人有時候讓人捉摸不透,有時候做事極為小心謹慎,似乎要把某件事情發展過程中的所有細節都推演一遍,有時候又極為放縱不羈,做事不顧后果,抽煙酗酒,完全不考慮自己的身體。
按照老魚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且趣當生,奚遑死后”。這是戰國時期的道家學派代表楊朱說過的一句話。老魚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然后把他那一套關于命運的理論搬過來說道一番。每當這時候他要么是醉眼迷離,要么是吞云吐霧。靠外在的物質來刺激內在的精神已經成為了老魚的習慣。
“凡是靈魂都將由一副皮囊承載,皮囊便是酒壇,靈魂便是壇中之酒。釀酒的時候壇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酒的優劣,所以抽煙喝酒便是對這副皮囊的一種激勵啊!壇子美觀了,其中的酒也不會太差吧。要不你也來一根煙?”老魚厚顏無恥地沖我笑道,手中的半截香煙依然冒著煙霧,燃盡的煙灰搖搖欲墜,終于不堪重負掉到了地上。老魚用腳將火星踩滅。
“呸,我可不會抽煙,你這完全是詭辯。酒的壇子怎么會影響到酒的質量?”我說道。
“你的意思是如果酒的壇子能影響酒的質量那就說明抽煙喝酒是沒錯嘍?”
“是又如何?因為這兩者完全沒有關系。”
老魚將燃盡的煙頭在煙灰缸里摁滅,說道:“世界上這么多東西,有哪兩樣是完全沒有聯系的?”
我哂道:“你這完全就是胡攪蠻纏,我懶得跟你扯嘴皮子。”話雖如此,可我心下暗暗覺得老魚的話看似胡攪蠻纏,可是仔細一想卻還是有那么一些道理的。但我嘴上肯定是不會承認的。老魚其人,總是喜歡說一些空道理空話,我要是一承認他是對的,他就會逮住不放,喋喋不休,鼓吹他喜歡的決定論,命運說云云,到時候就為時晚矣。
老魚大概是看出了我的心思,說道:“其實過量抽煙喝酒確實是有損身體,但為了精神的愉悅,我還是勉為其難地抽上幾口,喝上幾杯吧,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皮囊而健精神也。”老魚侃侃而談。
老魚雖然平日里也偶爾抽抽煙,酗酗酒。但也不至于放浪形骸至此,畢竟老魚工作繁忙,平日里的工作任務也并不允許他有這么充裕的時間去追求精神上的放縱。
當然這種反常的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這原因也非常簡單,甚至非常普通和常見。
老魚失戀了。
這種最為普通不過的遭遇擊垮了老魚的心理防線,也正因為這種遭遇平常不過,當他降落到老魚頭上時,我也沒有多少驚訝,甚至也沒有多少同情。因為我總是以為這種事本是常事,遭遇一兩回,反倒是不可多得的經驗。
我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方面老魚看的比我開,在某種程度上也比我更加透徹。我原以為失戀這件事對他來說也不過是傷心了兩三天便了。可已經月余了,他還是萎靡不振,借酒澆愁。
可見他是很愛那個女孩。
至于他們是怎么認識的,又因為什么原因分手的,老魚也沒有對我說。對于他們之間的分手,老魚是這樣說的:“分手就是分手,哪有什么原因嘛!”原因還是有的,只是老魚不想說,我想。
其實原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在這個已經產生的結果中,老魚和他女朋友分手了。殊途同歸,無論是什么樣的原因,愛情總歸是破滅了,即使兩人依然互有眷戀,可愛情產生的凝聚的力量還是沒有敵得過迫使他們分開的分散之力。
緣起緣滅,也就是說如此了吧。
“我努力地回味著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個瞬間,似乎在記憶中也能嗅到她頭發的味道……”老魚跟每一個失戀后的普通人一樣,追憶著已經失去的愛情,說著一些俗不可耐,卻又發自肺腑的話。
“真的,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愿意和她在一起。”老魚悠悠地說,繼續向著天空吞云吐霧。
我和老魚正在這座小城的一家大排檔中,露天而設的桌椅很受我們青睞。小桌小椅,靜靜立于其中,由于小城摟廈稀缺,視野卻又極為寬闊,我和老魚坐在小椅子上,便能夠望見遠處的山。山的頭頂零零星星幾朵云彩,干凈的沒有一絲雜色。一輪夕陽在天際處,悠悠蕩蕩,發出柔和的光。桌子上卻是一盤狼藉,堆著十幾個空啤酒瓶子,幾碟殘羹,一個堆滿了煙頭的煙灰缸。
老魚笑道:“問你個很俗套的問題啊?愛情究竟是什么?”說罷,眼睛中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落寞。
“你覺得這么空泛的問題我能回答的上來嗎?”我沒好氣地說道,“你還是忘了那個女孩吧,睡一覺,明天好好去工作。”
“愛情只不過是披上了人性和文明外衣的性沖動。”老魚說道,絲毫沒有理睬我剛才的話。
我哭笑不得,老魚這是受了多大的刺激啊,才言至如此。
老魚繼續說道:“人之為人,在于約束自身,古人束發以示約束自己。為什么要約束自己?這是文明的開端。大家都不知道啊,人雖為人,可骨子里的本能卻是求生,使命卻是傳宗接代。而性欲卻是此間之保障。所謂愛情也只不過是用理性和詩意包裝后的性欲。骨子里還是性欲,性欲有什么特點?轉瞬即逝,曇花一現。”
我沉默了一會,說道:“也許你說的并沒有錯,性欲也好,愛情也罷,終究要歸于人自己的感受,你說得對,人欲求生,人本自私,所以何苦糾結于愛情究竟是來自于崇高美好的理性還是來自于卑劣齷齪的性欲?”
老魚也不說話,咕咚咕咚灌下一瓶啤酒,然后哇地一聲就吐了,本來就一片狼藉的桌子更加骯臟。我想老魚醉的不輕,便扶他起來,送他回家。
夕陽已落,暮色降臨,回去的路上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