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可(《人民的名義》鄭西坡朗誦)
這是您惟一的一次乘車
母親 您躺在車肚子里
像一根火柴那樣安詳
一生走在地上的母親
一生背著歲月挪動的母親
第一次乘車旅行
第一次享受軟臥
平靜地躺著 像一根火柴
只不過火柴頭黑
你的頭白
這是您的第一次遠行啊
就像沒出過遠門的糧食
往常去磨房變成面粉時
才能乘上 您拉動的
那輛老平車專列
我和姐姐弟弟妹妹
陪伴著您
窗外的風景一一閃過
母親 您怎么不抬頭看看
只像一根躺著的火柴
終點站到了
車外是高高的煙囪
電視連續(xù)劇《人民的名義》在全國熱播,劇中有個重要的人物叫鄭西坡,是公司的工會主席,同時是個詩人。他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在劇中吟誦的詩《母親的專列》《一般化的女孩》《流動的國土》,均出自《揚子江》詩刊。這三首詩的作者是丁可。
其實,詩人丁可夫婦,還有點像劇中鄭西坡夫妻的生活原型。丁可退休前是縣文化館的工會主席,他的妻子叫黃二云,在街頭上擺小吃攤,常被城管追得到處躲。劇中鄭西坡的妻子叫孫二云,推三輪車賣了十年的早點,最后在賣早點躲避城管的途中遭遇車禍去世。
《人民的名義》的編劇周梅森,是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專業(yè)作家,他開始關注丁可,是因為看了2015年第5期《揚子江》詩刊“開卷”欄目中刊登的丁可的12首詩,周梅森讀后拍案叫絕,譽之為當代杜甫。其中就有那首《流動的國土》,當時發(fā)表時叫《插上一面新綠》,在《人民的名義》中周梅森改為《流動的國土》。
周梅森曾在一個會議上說:無意中在《揚子江》詩刊2015年第5期上看到丁可的詩,極為震撼,他在挖一口深井,他把詩寫到這種程度,讓人吃驚。丁可既是沛縣的,又是江蘇的,也是全國的。丁可的詩為什么讓我震撼?因為他對中國農(nóng)民的艱辛寫的非常深,非常細膩,非常的能打動人心。
丁可一直工作生活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沛縣,他描寫的對象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和自己在小城和鄉(xiāng)村的生活,以及社會中最弱小的人群。丁可詩歌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他的人民性和現(xiàn)實性,他謳歌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最基層的人民、最底層的生活中的美,他的詩歌是對底層、弱小、善良、草根的詠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