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怎樣使兒童喜歡書?
? ? ? ? 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
? ? ? ? 松居直先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他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于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
? ? ? ? 松居直先生講得比較多的是--聽故事,“吃語言”。
? ? ? ?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今天的孩子來說特別重要。在這個數字教育和電子信息化的時代,最重要的是孩子身邊的人跟他們說話,或是給他們讀書。不是讓孩子自己讀書,而是大人讀書給孩子聽。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后孩子又學會讀文字,并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
? ? ? ? 常有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2-5歲孩子特有的。一字不差地復述故事,到了5-6歲就做不到了。
? ? ? ? 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小學之前,我們大人應使他們有用耳朵聽真正優美語言的體驗。
? ? ? ?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原來古代的人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
? ? ? 語言是有感情和溫度的
? ? ? ? 語言這東西是會留在心中的。父母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享受讀書樂趣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我深信這一點,所以我在子騫2-3歲時,就拿書給他讀。主要是我讀他聽。
? ? ? ? 有位德國人在書中寫過,一個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經常給她念書、講故事。有一次,電視上播放講故事節目,一個非常專業的阿姨在電視上講故事,在大人看來這是個非常好的節目。那個5歲的女孩一開始很感興趣地看節目,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去找媽媽,讓媽媽給她講故事。媽媽問:“電視上的阿姨不是講得挺好,挺有意思嗎?” 于是孩子回答說:“可是,電視上的阿姨不能抱著我。”
? ? ? ? 這就是孩子的心情。把孩子抱在膝上讀書給他們聽時,我們的心情能傳達給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傳達給我們。從這種意義上講,我認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是夫婦之間、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推薦幾本世界知名的兒童閱讀推廣人寫的有關親子共讀的指導書:
當下的家庭教育中,親子共讀越來越成為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成長方式。那么,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人是如何理解孩子共讀的呢?
1、媽媽眼中的親子共讀
最早把我引上親子共讀之路的就是粲然的《騎鯨之旅》。她是一位童書作家兼親子共讀推廣人,建立了家庭式幼兒園“三五鋤”。對于親子共讀,她這樣寫道:
“共讀,追根到底不在讀,書只是通往心靈的途徑。騎鯨之旅最重要的,是彼此懷著溫柔的心共同尋找和經歷,尋找和經歷你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此生、此世界。”
每每讀到這本書,就被這個媽媽的深情感動。在兒子幾個月時,總是想啃咬紙板書,我不知道是否該制止他,就看到了粲然的話:“如果書向你說得那么好,為什么不讓我咬一口?”是啊,小寶寶們可有自己的節奏和步調呢。
共讀中要不要灌輸人生道理?共讀時要不要省略掉美麗的形容詞?孩子的專注力如何在共讀中培養?幻想王國對于孩子意味著什么?無數觸及孩子生活本質的問題都可以從這本書娓娓道來的敘述中,窺見那份對生命的呵護與尊重。
這本書讓我看到粲然充滿博愛的柔軟心靈,看到了她在閱讀中和孩子一起創造的美好,看到她的兒子米尼自己尋找與創造快樂的旅途。
媽媽眼里的親子共讀,是一段深情款款的成長時光。
2、爸爸眼中的親子共讀
在《愛講故事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一書中,60后資深媒體人楊政首度公開繪本教養甜蜜經驗,讓我們360無死角地圍觀父女二人的共讀之旅。讀繪本之后,他這樣說: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就是做爸爸!
比起繪本媽媽的細膩深情,童書爸爸的文字精煉實用,解答了繪本共讀過程中出現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問題。正如本書推薦語所說“關于繪本閱讀,本書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作者列出的46條繪本閱讀養成計劃,更是讓我開闊眼界,比如繪本閱讀的最佳狀態,如何“應景”讀書,哪些繪本適合角色扮演,男孩女孩對繪本的不同接受度,讀繪本會不會變成書呆子?怎樣提高家長對繪本的鑒賞水平?……每一條看似細碎,實則是我們共讀中不容回避的問題。
爸爸眼中的親子共讀,充滿了愛與智慧。
3、閱讀推廣人眼中的親子共讀
有非常多的閱讀推廣人寫過這一類的書。我在這里選擇三位。
第一位是吉姆·崔利斯,他在《朗讀手冊》中有這樣一句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親子共讀的深遠意義,如何一步一步開展,以及共讀過程的種種問題,在這本書里都被闡述得非常詳盡。這本厚厚的書,我讀了很久,讓我深刻地體會到讀書是就是全世界人的精神旅行。
第二位是松居直,他在《幸福的種子》中,這樣寫道: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身為“日本圖畫書之父”,他的著作讓我體會到父母對孩子深深的影響,就是通過這一冊冊繪本,一句句講述暈染開來。最好的教育環境是什么?也許就是,我們一起讀書吧!
第三位是彭懿,他在《圖畫書應該這樣讀》中,以專業的角度列出了共讀繪本的幾個步驟,包括閱讀封面、封底、環襯、扉頁、板式、文字等等。他這樣寫道:閱讀圖畫書,可以推開一扇窗,幫助孩子了解我們的世界,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學習能力,發展情商和智商,還可以提升孩子的美感體驗,學會觀察和思考圖畫的能力,邁入藝術的門檻。
4、心理學家眼中的親子共讀
心理學家吳念陽,在《繪本是最好的教科書》中,為我們解讀繪本的秘密和兒童的秘密。她的理念是“互動式分享閱讀”,在她看來“繪本是兒童習得概念的最佳方式”。因為兒童的思維是具性的,繪本正好符合了兒童的視角與心理。他帶領自己的學生去幼兒園與孩子們共讀,寫出了具體的案例,給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帶來全新的思考。我最喜歡看那些詳細的互動過程,層層深入的引領,老師和孩子都在經歷著充滿人情味的成長。
5、幼兒園老師眼中的親子共讀
薇薇安·嘉辛·佩利是又一個給我帶來沉思和震撼的作者,他寫的《共讀繪本的一年》獲得了諸多大獎。他和孩子們徜徉在李歐·李奧尼的經典作品中,他們的成長涌動著了寧靜而深沉、充滿勃勃生機的力量。他寫的是明凈和活潑的生活,卻將繪本的力量注入其中,在清新的敘述中感動著萬千讀者。如果你也喜歡李歐·李奧尼,那么這本書絕對不要錯過。
6、圖書館主任眼中的親子共讀
“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給閱讀!人際關系、外表、友誼、愛情、挫折、自我與夢想,甚至網絡發言,所有困惑,都有答案!”圖書館主任宋怡慧的專著《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的推薦語。這本書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關于孩子的付出與夢想,關于失敗,關于自我,人生價值,都有深入的思考。這本書我剛開始讀,但從翻開那一刻,就深深地沉浸其中。
這些人給我們普通的父母帶來了諸多的思考,也帶給我們諸多感動與啟發。
親子共讀,是一段美妙的旅程,也是一屢甜蜜的時光,那是愛在文字與圖畫里穿行,是美在唇齒間溢出芬芳,是情感在目光與耳畔回蕩。
相依共讀的愜意,相擁而讀的溫暖,相對而讀的舒適,讓我們和孩子的人生變得美麗、豐盈而悠長。
那么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愉快地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