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2015年是我畢業的第六年,已換過一次行業,但我再次辭職了。接下來做了好多人都夢想的一件事兒——開咖啡館,這個夢想一直被我心心念念著,多少個夜晚它都伴我入眠。但開店不能盲目,所以在開店以前,有先到武漢學習如何做咖啡,如何開間小咖啡館。感覺自己真是一個說干就干隨心而走的姑娘。
在武漢的學習其實只有二十天,原本打算二十天學會怎么做好一杯咖啡開好一家店,現在想來也是太天真。二十天的學習雖然包括咖啡的各種知識,但也僅限于入門,正是應了那句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二十天以后再也不從事這個行業或繼續深入了解,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的知識都會淡忘,也僅能做一個咖啡愛好者,不管哪個行業都是需要不斷深造和學習的。但無論現在的我們怎樣,去年的那個夏天,來自大江南北的四十多個同學在炎熱和潮濕的季節懷揣著各自的夢想,都有努力過,努力學習如何做咖啡、甜點,掌握一些開店知識。現在憶起,真是一個熾熱而又認真的夏天。窗外的大樹枝繁葉茂,灑下的陽光星星點點,那天淹沒教室門外走廊的大暴雨,還有那一張張熱情的臉龐和對未來無限向往的期待眼神。雖然短暫,但都無比深刻。
學習完畢回到居住的城市后,抱著滿心期待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店鋪,咨詢中介,上網查找,穿街走巷,終于在大學校園附近找了一間四十平米左右的小門面。沒有廁所也沒有小廚房,不算大還位于單行線的左側,旁邊又有一家營業多年的小咖啡館,缺點很多,但喜歡這條道高大的法國梧桐和方便的交通,當然還有可承受范圍內的租金。沒有完美,下定決心就這么開始。
定下鋪面后,第一個大難題:裝修,真正干了這件事兒才知道,裝修是多么繁瑣的活計。沒有設計師也沒有經驗,只能按著自己的想法一步步的做。查看國內外的店鋪設計,按著喜歡的風格摸索。從拆除地板墻紙和原有裝飾開始,從油漆工木工水電工到后期的軟裝一個人安排、把控,兩個人看守,尋覓添置喜歡的裝飾,歷時兩三個月才勉強開業,個中艱難只有經歷過才能了解。到目前為止小館仍然在進行改造完善,為了舒適和美貌,對店鋪的陳設和裝飾真真兒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如果再有一個空的鋪面可供我裝修,更會推翻以前無數想法,因為真正去做過了才知道怎樣的方案是更佳的。但不管過去和現在的她有多么的不完美,都是我們的作品。
小館于2015年11月14日正式出生在成都小街道,目前還處于成長期。但已接待過很多客人,有過客,有常客,還有就這么留下來沒有再離開的朋友。所以,開了間小咖啡館后,有好多故事想說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