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第一?對不起,我不想。

01 我不是學霸

同修中好多伙伴說我是學霸,其實我不是。

我只是在幼兒園到初中的20個學期里,得了18次全校第一而已;我只是在初中一次的10科競賽中,得了9科全校第一而已;我只是在中考時數學滿分150分,得了145分而已;我只是在中考18個鄉鎮中所有考生中,考了第一名升入縣城的而已。

后來,高考第二天把就把所有的書都賣了廢紙,然而補習的時候又要東借西借;后來,大學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后來,大學里考了2年注會也沒通過只考了個中級;后來,工作也不是自己找的。

所以,我既沒有學霸的興趣,又沒有學霸的毅力,更沒有學霸爭奪第一的勇氣,何談學霸呢?我內心其實早就被學霸們無情地甩過好幾條街了。

02 我不想第一

小學一次期末考試,不出所料又是第一名,媽媽說這么多年考第一都沒獎勵過我,這次帶我去商場說給我獎勵一個玩具,我很開心,雖然我都不知道該要什么玩具。

逛商場的過程中,遇見了我班學委的媽媽(小學我一直是班長),這位媽媽看見我就一直夸我,還跟我媽說“我家XXX天天回家說要跟你姑娘競爭,結果說著說著就開始改口說我競爭不過她了”,說完,兩個媽媽笑了,可是我卻不知道為什么,那一刻,好羞愧。

我覺得就是因為我太厲害了,害得我的同學一直競爭都競爭不過我。

奇葩么?

這種奇葩的感覺一直伴隨著我。

從小到初中畢業,我家有幾家好朋友,他們家長很好,我們孩子很好。

我很喜歡跟他們在一起玩。

然而我最怕的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拿他們跟我比較,每次叔叔阿姨當著我們所有人的面開始“教育”我的小伙伴說“你要向你姐學習”的時候,我覺得是我害了他們,況且我也沒那么好,所以,每一次大人在說教他們,而我卻是最羞愧的那個。

還有我的家人,每次他們看似是為了弟弟妹妹好,拿我樹立榜樣,說“你要跟你姐學習,你看看你……”的時候,我都特別生氣,我覺得他們根本沒有在乎到我弟弟妹妹“當面被訓斥會很羞愧”的感受,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

或許我怕他們因為我被訓斥后,會說我壞話然后會覺得我不好吧,因為從小到大,這樣的事情屢屢發生。

記得曾經被很多女同學說過“切,不就學習好么,有什么了不起”;

記得快中考時有一幫男同學偷我的書、筆記、卷子,就不想讓我考好;

記得初中時每次數學老師提問,只有我一個人舉手回答問題,我愛學數學,我喜歡我的數學老師,我覺得沒有人回答她的問題她會很尷尬,可是誰知道每一次都只有我一個人舉手,我又會覺得好像我自己在跟其他同學炫耀顯擺一樣,又會怕因此老師會責怪其他同學,總之,各種內心戲,各種尷尬,這樣的尷尬持續了快一年。

……

經歷了這么多事情,我漸漸地發現,我不想第一了:

我怕我承擔不起大人們對我的期望;我怕我一直第一會讓我的朋友感覺到他們不好;我怕一直保持第一太辛苦;我怕一直第一會再被嫉妒被攻擊;我怕我不能永遠第一后,被鄙視被嘲笑,所以我干脆先放棄……

是的,因為這些怕,最終,我果然沒有讓我自己失望。

03 我淪為了“差不多先生”

上了高中,我成績一落千丈。

“哎呀,人生得意須盡歡”、“學習好有什么用呢,性格好才最重要”、“人生在世,難得糊涂”……我專門從雜志中、書籍中和人言中搜集這樣的語句來安慰自己。

于是,我變成了“差不多先生”,什么事情差不多就行。

我愿意跟溫和的朋友們在一起玩,因為我不愛爭第一,愛爭第一的也不愛跟我這種“差不多就行”的人在一起;

我工作也不拼搏,差不多就行,干嘛要那么累,我不想成為一個賺錢的機器,更何況,這錢也沒多少;

我的生活也不努力,差不多就行,我有吃有喝,有玩有樂,我可不想買個房子當一輩子的房奴,我要過瀟灑的人生。

相貌平平,差不多就行;身材不好,差不多就行;收入不高,差不多就行;能力沒有,差不多就行……

我到現在都記得高中跟我爸說,只要我學習中上游就行;工作后跟我老公說,只要未來我們的生活能中上等就行。

我一度以我自己的這份生活態度為豪,覺得自己很有生活智慧,看淡一切。

直到我年過三十,也收獲了一個“差不多就行”的人生結果時,我開始覺得這一切,仿佛是我刪了我自己一記響亮的耳光,諷刺不堪。

是的,我就是那個混日子的人,結果一不小心讓日子把我給混了。

04 誰是這一切的根源?

直到我走上身心靈成長,我才發現,我的“差不多就行”的這個心理機制,與拿我炫耀的爸媽無關,與當著我面說教他們孩子的叔叔阿姨無關,與我覺得會很羞愧的弟弟妹妹們無關,而是與我自己有關。

我自己內心早就有了一個 “放棄”的種子,所以我才會看到這些讓我“放棄”的理由,不然為何十幾年來那么多事情,我卻偏偏只記住了這些呢?!

外在的一切,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

然而那時的我不懂,所以就任由這個心理機制時刻地操縱著我,讓我放棄了自我成長的高標準和嚴要求,我放棄了我可以得到的財富自由,我放棄了我更蓬勃綻放的能量場。

當我看到自己內心這顆容易放棄和絕望的種子時,我又再一次地看見“我無數次地只看壞處不看好處、想放棄,看不見希望”的模式,我發現這30年來積累的無意識的洪流太大了!

但是,不管這洪流有多大,不管它多么讓我難以喘息,我都要頂著浪再重新爬起來,因為我知道過往30年被浪卷走的滋味,我也知道這個心理是可以修復的,這是我唯一的路,而且我愿意上路。

05 我愿逆流而上

有些伙伴如果看到此文,會很不理解為何我會想這么多,內耗這么大,簡直是SB……是的,因為我們是兩種不同的心理機制。

有些人的心理機制是幫助他成長的,比如:我一定要拿到那個結果,我一定要第一……這些類似的話語深植他們內心,所以即便修行,他們的這種心理機制就像得到了東風一樣,快速拿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然而有一部分人的心理機制是毀滅式的,動不動就自我安慰、自我滿足,或者想放棄、絕望、甚至輕生,很不幸,我就屬于這一種;

這兩種不同的心理機制,都是我們自己選的,與旁人無關,但這讓我們好像天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一樣:

人家像是親媽生的,自帶發動機,而我們像后娘養的,只能靠兩條腿走,時不時地,這兩條腿還不想走。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沒有傘的人只能在雨中奔跑。而實際這兩種心理機制的人其實這樣說才更貼切:人家拿著傘還在人生路上奔跑,而我們沒有傘卻蹲在地上哭嚎。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果然怎么停下來原地不動了,或許你會疑惑,或許你會鄙視,但我想說的是:

這一次,我沒有放棄,但我已經拼盡了全力去對抗我內心那無意識的“放棄”洪流,所以才能保持在原地,因為,我天生的心理機制早就了我沒有飛翔的翅膀,只能逆流而上!

祝福每一位容易退縮、放棄、絕望的伙伴,逆流而上的人生,更有力量。




END


大家好,我是果然,只想做一名腳踏實地的心理咨詢師。
生命永遠要成長,而我永遠在路上,你我可一起同行,只要你也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