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創業想法的誕生都是從發現了巨大的需求(痛點)開始的。
“這么大的市場,一天300單不多吧,一單利潤30塊也不多吧,一天小一萬。這生意絕對能干!”
真一上手?絕大多數都是凄凄慘慘......
失敗太正常了,大不了從頭再來,怕就怕再來一次滿腦子都是
“那么大的市場,沒問題,咱一天30單,一單10塊利潤,也行!!!心若在夢就在,大不了從頭再來”
再來一次?還敗!!
能發現商業機會固然說明你有一定的商業嗅覺,但這絕對算不上多高的商業天賦,相反,對商業機會的認知如果只停留在這個層面上,你的商業嗅覺往往只會不斷將你引入歧途。
任何生意,首先必然是一個系統!所以,在審視商業機會的時候應該從是否存在一個可搭建的系統來參與這個商業機會這個角度來切入。大多數初次失敗者,敗在低估了系統搭建運營的難度,滿腦子的商業機會,一踏入才發覺把自己身在泥潭。
本來想講講藍海市場界的常青樹,健康產業,典型的市場巨大到無邊無際,現實里卻難以有企業做出一個收割機般的商業模式。都知道這市場儲量豐富,有的是魚,也圍了不少人,正常點的要么編個漁網準備開撈魚,要么埋頭造魚竿準備開釣,奇葩點的拿鞭子抽水,用石頭猛砸。各有各的招,好賴不說,即使到今天,多少家大企業,資本往這個行業砸,也沒出現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不是。想想,這個例子太不接地氣了,咱談創業才講到第七篇,還是來個大多數人都日常見的例子。
這例子有多常見?只要你有微信,你就見過,對,就是微商。微商雖然微小,也算個生意,只要是生意,就必然是一個系統。別覺得微商簡單得不得了,我講了你就知道你或許連微商這么簡單的生意都沒徹底通透的搞清楚。
假設我做微商,這個生意系統由產品,運營者,消費者構成。價值的產生來源于,產品 運營者,消費者三者產生鏈接。價值產生的鏈條鏈接越頻繁,獲益就越多。
所以,我要做微商了,首先思考的是,在三個因素里,我可以優化哪些因素來強化價值產生的鏈條,產品環節?可以。運營者?可以。消費者這個環節?也可以。
產品矩陣里,那些用來走量并保持和受眾的持續鏈接,那些是核心利潤產品,那些是鎮店產品,等等因素考慮后優化好產品環節。
運營者因為產品的關系,需要背書與否?賣日化的話需不需要淘寶半個美容師證件?要不要參加些健康講座,持續曬相關素材,打造自己健康達人的形象?
消費者環節?制定怎么樣的目標客戶畫像,從哪里找到目標人群聚集的地方?好友更新周期大概多久一次?
你看,要做好一個微商,至少得知道這個生意系統由什么構成,再依次優化這個系統以期做好。
簡單了點?不會,就算只涉及三個要素的系統,也不會這么好講清楚的。
上面能優化的優化完了,這個系統運行還是不好,各個環節都做到能力內最好了,怎么回事?
這個系統的價值誕生于將三要素鏈接起來的這個鏈條!產品,運營者,消費者。只有這三者鏈接起來了,才有可能產生成交,獲得收益。獨立的三個要素各自滿分,都不足以促成鏈接。
這個小小的生意系統需要高效的運轉起來,離不開三要素,更離不開三者之間的兩兩互動。
優化產品和運營者的互動關系!(舉例:運營者至少該對產品有如數家珍的了解)
優化運營者和消費者的互動關系!(舉例:不會說話?至少百度一份營銷話術參考下吧)
優化產品和消費者的互動關系!(舉例:虛擬一個產品使用者典型出來唄)
上面這三種互動關系,包含了幾乎所有的微商營銷招數,你見到的大多干貨也出不了這個邏輯。
現在,你還覺得微商這個生意簡單嘛?有沒有信心做一個好的系統來賺錢?還會看見一款超級有賣點的產品就覺得隨便賣賣也能賺錢嗎?你還覺得一個好點子價值千金嘛?
不會了吧,你會想,怎樣建一個系統來做這件事。
回到主題,逐步建立對“生意”的認知,這篇文章講的是把握一個商業機會的時候,系統思維的重要性。有了系統思維做基礎,看機會就比較趨近本質,但看準了不等于做好了,下次說說認知“生意”本質的另一件法門所在——集合思維。要做好,集合思維才是真真的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