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咱也蹭蹭熱點
最近網上一個家庭破裂事件非常火爆。我了解到這個消息以后就沒有打算再去“跟蹤”,但是沒過多久就發現手機的推送內容不再是我國的金牌有幾塊(雖然我也不是非常關心),而是該事件發酵情況。
菜頭叔截止到目前為止,在公眾號發表了兩篇、在得到訂閱專欄里發表了一篇與該事件有些許關聯的文章,他沒有像柯南或者福爾摩斯一樣去尋找“事件”的真相,他甚至認為這都算不上一個可以討論或者發表觀點的“問題”。
我就是喜歡毫無理由、沒有底線地支持菜頭叔。
后來我之所以對此事件感興趣是因為,一個事件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如此多的“注意力”(人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一定是有原因的,但是我又真的不明白其原因,所以我就去問女朋友她覺得是什么原因讓這么多人關注該事件,她給我的回答如下:“第一,因為他是名人,是公眾人物;第二,來自農村,形象樸實;第三,老婆出軌,還是跟經紀人;第四,現在的人都太閑。”總結一句話就是一群閑人八卦一個農村來的名人的老婆出軌的事情。
根據女朋友的回答,我思考后的看法如下:人物身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點,因為在移動互聯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即被疏遠了也被拉進了,越有名的人生活越難有隱私;現在的人都“太”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跟自己毫無關系的事情;最重要的我認為是隱私變成“公開”了,家事變成了“天下事”,終于有一件事情可以讓我們窮盡我們的想象力去“研究”,好奇心會讓許多人一股腦撲上去,想要看看他們赤裸裸的樣子。因為看不到,所以就用盡想象力說“我看到他們是這樣、那樣的”,讓別人以為他們“看”到了,然而他們真的沒看到他們赤裸裸的樣子。
在李笑來的訂閱專欄里,有人提到這個事件,李笑來提到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上周的熱點是什么?上個月的熱點是什么?
李笑來的觀點在于現在的很多熱點持續性都非常短,短的一兩天或者一兩周,長的可能有一個就很不錯了,沒有必要在這上面浪費精力,而用這些經歷去讀一本書,一年或者十年以后,你都可以跟親近的人侃侃而談關于這本書的故事。我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在想,這個事件中的人物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獲得別人持續的關注呢?目前來看是各種“反轉”,誰知道之后又會怎樣。另外,其商業價值也是有的,我不知道那些“捉奸同款”賣的如何。
讓我試一下,看什么時候能夠忘掉這件事。
02
微生物都有勤奮和懶惰之分啊
這幾天回到學校,慢慢適應現在的實驗室情況。跟師兄討論了一下我離京后實驗的情況,提到了這樣的一個情況:由于實驗室裝修,實驗儀器(后文的1號菌和2號菌)被轉移到別的地點去,實驗環境(主要是溫度)有所改變,發現1號菌的表現從不好慢慢地變好,而2號菌似乎有些一蹶不振;后來搬回原來的實驗室后發現,2號菌表現良好超過了1號菌。師兄感到很奇怪,我突然想到,是不是因為1號菌適應能力強,轉換環境后適應了改變后的環境,而又回到原來的環境時需要重新適應,2號菌則適應能力弱,面對新環境一直沒有改變,回到舊環境卻能很好的運作。
師兄說:微生物都有勤奮和懶惰的區別了呀。
后來我想了想,這也不能算是勤奮和懶惰吧,只是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拿人來看,有的人就是適應能力強,可以在不同環境和角色之間轉換;有的人可能就是認死理,堅持自我,不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遇到了那個堅持很久的合適的環境,他就會迅速脫穎而出。你說要選哪一種更好呢?
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