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舅母家到我家,有二十多里路,這一路上,我一直在哭。這也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無奈與無助!
到了那個我陌生的家里,父母都很高興,還有一個弟弟,也表現得很歡迎我的回來。可我不想留在這個家,我不哭了,但是心里一直警覺著,我纏在舅母身邊,拉著她的衣袖,害怕一個不小心,她就溜走了。
過了一會兒,鄰居家一個小姐姐(后來算是我的發小了)來了,她顯得很活潑開朗,我挺喜歡她的。又過了一會兒,她要帶我出去玩,可我心里有顧慮,我很想跟她玩,可不想離開舅母半步。這時,舅母說話了:“去玩吧,我不走,在這里等你,還沒吃飯呢,不會走的。去跟她玩吧啊。”我放心地出去玩了。
玩起來真的很開心,不知過了多久,我突然意識到什么,就匆忙地趕回家去了。一到家,不見了舅母,我大聲哭喊:我媽呢?!
毋庸置疑,是他們合伙欺騙了我。我好傷心,一直哭,一直哭。。。
父親說:“閨女,這里才是你的家啊!”母親也哭起來。可無論說什么,我還是哭,只是哭。
父親想盡辦法哄我,可我一直哭,一直喊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就這樣不知哭了多少天,后來漸漸變成間歇性地哭。有時候做事情或者父親講故事,我會暫時不哭,但是過后意識過來,立馬就又哭了,喊著要回家。
模糊地記得,有一次,家里沒有人,我趁機偷偷地遛出家門,按照記憶中來時的路,快速地往“家”跑去。好像還沒走出村莊太遠,就被父親騎車追了上來,把我“挾持”回家了。一路上直到家里我還是哭,掙扎,反抗,不理會父親講道理,也不理會母親的流眼淚。
這種“逃跑”,好像不止一次。
后來,就上了學。慢慢地也和左鄰右舍的小伙伴們玩熟了,還有家里弟弟經常陪著。上了學前班,然后就直接上了二年級。(那個時候的學前班已經學了很多一年級的知識,并且我在舅母家好像上了一段一年級)。只記得學前班時,老師是校長的兒子,放學后經常讓我們幾個去他家里,給他們干活,掰棉花,掰花生;經常在別的小朋友的慫恿下去老師辦公室要西瓜吃(父親是老師);我有一個好朋友叫春麗,她的哥哥很好很好。。。二年級班里后座的那個男生很壞,老愛登我的板凳,他的叔叔是我們數學老師;那個叫小旭的男同學每次唱歌都是他打節拍;那個語文老師挺討厭,經常留很多作業,我總是寫到天都黑了還寫不完;假期經常去鄰居家玩,躺在她家靠窗戶的床上,聽香麗姐姐講故事,經常忘了回家吃飯;和弟弟在家里,用床單蒙著頭,捅門楣上的馬蜂窩;和弟弟一起去大大家里接爺爺來家里吃飯,一路上我們左右牽著爺爺。和鄰居小妮兒去鄰村姑姑家要李子吃。(姑姑家種有李子樹園)。
我好像已經忘記了原來的那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