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為《猩球崛起》系列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它定義了我心中關于猿族的諸多特征,也對我幻想中的猩球世界設置了導航,愷撒也成為我觀念中猩球王者的標準版本。
本片中對很多角色都有精心的設計,讓一個個角色顯得真實而豐富;而精彩的動物捕捉表演和攝影技術,為觀眾完美呈現了高智商的猿族教父肖像,和細致入微的猿族形象。本文試從角色設計角度,分析立體的愷撒形象是怎樣構建的?
1
在影片中,人物的一個外在部分就是他們的可預知性。你理解他們的本質,知道他們的歷史、他們的榮譽準則、他們的倫理和他們的世界觀。人物將去選擇,而且做出確定的、觀眾可以期待并喜聞樂見的選擇。——巴里·莫羅
愷撒形象的一致性和矛盾性。
在前兩部的《猩球崛起》中,已對愷撒的成長歷程做了詳細的介紹,第三部延續愷撒的固有特征:高智商、高情商、高戰斗力、愛家人、愛團隊、有責任感、有號召力、熱愛和平,可以像人類一樣說話,能像人類一樣思考,期望與人類和平共處。
當我們清晰地知道愷撒的這些特征,就可以預知愷撒面對事件時會有怎樣的反應,會是怎樣的處理方式。我們期待靠著愷撒的個人魅力和權力,可以達成猿族和人類的最終和解。
當然,事與愿違。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正是事與愿違,才使得故事有可講述性,角色也能呈現得更加豐富立體。
我說愷撒的形象是前后基本一致的,但是他的一致性,并不代表不存在矛盾性。要讓矛盾合理發生,必須給予可靠的理由,本片給予愷撒的矛盾性一個充足的理由:上校殺了愷撒的妻子和兒子。
為了保證這個矛盾發生的可靠性,本片做足了準備工作:給了上校理由上的可能性——上校的兒子因為猿流感被自己槍殺,可以說上校的內心有無法排解的私恨,所以他要殺愷撒的妻兒以報復;給了上校手段上的可能性——上校是一個極度殘暴的軍官,行為做事無底限;給了上校執行上的可能性——猿族溫頓的背叛,告訴了上校愷撒的居住點;在愷撒這方面的理由,妻子兒子的重要性無庸多言。
所以,當上校殺了愷撒的妻兒后,相當于打破了愷撒內心的平衡,引發了他內在的矛盾性,或者說是潛意識里的個性——猿族對人類天生的不信任,科巴曾經做出了“極好”的模樣,在他心里種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愷撒體內的沖動和自私特性爆發出來,由此引導了他后來的一系列行為。
2
愷撒的價值觀、態度和情感。
在一個好故事里,觀眾會對角色產生移情。當一個角色非常完整而立體的時候,觀眾會對角色產生更多理解和認同,即使是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完全不認同的角色,也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移情,這就是好影片的感染力。
當我們在《猩球崛起》三部曲中,看著愷撒一步步成長時,看著他曾在人類的狂妄中被怎樣殘忍對待,看著他一直致力于和平共處,看著他與科巴對抗時的艱難,就會對他產生同理心,從而認可他的很多行為,認可他的價值觀、態度和情感。
在愷撒的價值觀里,“猿族團隊就會強大”,在本片中得到很好的傳達,成為整個猿族的價值觀,也讓他們的監獄自救成為可能。這個價值觀很好地引導了本片故事情節的推動。
在他的價值觀里,還有猿類不可以殺猿類,在前兩部中,這條是愷撒的行為準則,但在本片中,他的這條準則受到了挑戰。當驢子背叛了整個猿族時,是否依然要遵守這條準則?當他破壞了這條準則時,他的內心受到了煎熬,他夢見了科巴的嘲笑。
而當他的內心在煎熬時,也讓觀眾產生了思考:準則和生存,哪個更重要?這樣的思考,使觀眾不會輕易去批判愷撒的前后不一致,反倒對愷撒有了更多的同情。
在愷撒的價值觀里,與人類的和平共處,一定是其中的一條。他一直在遵守,但是受到人類的不斷侵犯。影片開場時的部隊偷襲,掃射的子彈在戰場上交織如流火,陰暗殘忍,再加上幾個驢子的背叛,更引發了觀眾對愷撒以及猿族的同情心。當生存被威脅時,準則是否還重要?
當上校殺了愷撒的妻兒后,我想在他的價值觀里要再加上一條:殺我妻兒者,雖強必誅。即使他的族群急需他帶領著遷徙,這有違于他的責任心和對團隊的愛,即使他明知單槍匹馬去找上校,只是死路一條,他依然慷慨上路。
3
加入細節。對一個角色的描述,粗線條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入一些細節。
小女孩對愷撒的角色豐富有很好的作用。小女孩主要和莫里斯發生互動,但是影片總會交待愷撒的反應,這些反應進一步地細化了愷撒的內心世界。
第一次看到小女孩時,愷撒并不想帶走她。這時的愷撒已經被復仇蒙蔽了眼睛,讓他的心堅硬冷酷。在尋找上校的路上,小女孩總是趴在莫里斯的背后,愷撒總是木然的表情。
他們真正的互動是愷撒被關到籠子里時,小女孩用自己的玩具娃娃去碰愷撒的臉。理解孩子的人,都會明白這個布娃娃對于小女孩的意義,愷撒應該也理解。
當愷撒在極度絕望和心灰意冷中,突然看到小女孩冒險來看望自己時,小女孩的臉上有了天使的光輝。
小女孩為愷撒帶來情感、態度上的轉機,也為愷撒的艱難處境帶來轉機,更為整個影片的繼續發展帶來轉機。
有時影片就是這樣,靠著一個小角色,對情節產生關鍵位置的推動,或者帶來巨大的轉折。
4
通過角色之間的關系變化,更深刻地展現角色的特征。
本片通過愷撒和上校之間的關系變化,推動著故事的發展,也更深刻地展現了愷撒的性格特點。
愷撒和上校的初次見面,是在瀑布后面。當愷撒看到上校殺了妻兒后,又將子彈射向自己時,先翻滾躲避子彈,然后毫不猶豫是順著繩子追趕上校。無果。
愷撒與上校的對決,最重要的有兩場。
第一場是愷撒為族群要水和食物時,上校把他抓去教訓,同時上校也坦露了自己的心理歷程,說明了自己為什么一定要與猿族為敵。此時的愷撒,心中極想殺了上校,卻也在不得動彈中有了一絲絲同理心。上校失去了兒子,自己也失去了兒子,都是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孩子的父親。
第二場,營地淪為修羅場時,愷撒去找上校復仇,看到一地凌亂,上校赤裸著上身痛苦地趴在床上,滿臉血污,而且成為失語者。上校成為了猿流感的感染者,成為了兒子那樣的人,成為自己之前要殺害的對象。復仇就在眼前,愷撒卻在最后關頭放下了槍。上校槍殺了自己。
有很多觀眾對《猩球崛起3》不滿意,主要就在這里,愷撒和上校的終極對決,居然被猿流感攪黃了。設想一下,如果上校沒有得猿流感,一定會是拼死與愷撒決戰,那么愷撒也一定會盡力復仇。那樣的話,結局就會完全不一樣,即使也是愷撒勝了,但是他的情感就會完全不同了。
我對此片的不滿意處,包括這部分。在兩個角色的沖突中,突然引進第三方,怎么都感覺有所欠缺。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處理給了愷撒一個非常完美的形象,他終于戰勝了自己身上科巴的部分,終于超越了體內的憤怒。
從此以后,愷撒就上升到了一個圣人的高度。
5
動物捕捉表演。安迪·瑟金斯在行為動作上完美定義了愷撒形象。
連伍迪·哈里森這樣的電影圈老江湖,也在合作之后被安迪·瑟金斯征服。“我被他的表演深度震驚了,我這輩子還沒見過這么會演戲的眼睛。”
這句話在影片中也有類似的表現,伍迪·哈里森扮演的上校直直地盯著愷撒說,真是和人一樣的。
觀眾可以細微地看到愷撒臉上的每一道皺紋,當他憤怒時,皺紋在怎樣變化,嘴唇在怎樣變化,當他移動時,他的四肢又是怎樣變化,這種感覺實在是太真實了。當一個形象無比真實,而觀眾內在又對這個角色產生了認同感時,可以想象這個形象在觀眾心中的地位。
由安迪·瑟金斯的表演,我想到《西游記》的六小齡童,《西游記》熱播三十多年,成為每年寒假暑假的必放劇目,有六小齡童出神入化的表演很大功勞,而《猩球》的完美,安迪的表演也有很大功勞。
愷撒的形象構建如此豐富立體,而上校的形象構建呢?
不得不說,上校在此片中只是一個從屬角色,影片主要顯示了他的一致性,從頭至尾,上校都是貫穿于暴戾、殘忍、仇恨、潔凈的情緒中。我這里所指的潔凈是把上校對于自己血液的潔凈,當兒子染上了猿流感時,他槍殺了兒子,當屬下染上了猿流感時,他槍殺屬下,當自己染上時,他槍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