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再過三天就是感恩節了,在學校的統一規劃下,我們班召開了“孝感父母,愛在身邊”的主題班會。
? ? ? 孩子們反思了自己平常的不當行為,也回憶了父母的辛苦,表示以后會孝敬父母。其中一個孩子談到要聽父母的話,另外一個孩子站起來反駁,說父母的話并不全對,不一定什么都要聽父母的。接下來就有點跑題了,孩子們紛紛談論不聽話的后果:父母不起分清紅皂白的呵斥自己;獨斷專行的命令自己;甚至是拳打腳踢。
? ? ? 孩子們言談中對父母的不滿,讓我不由的思考: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我再次回想起了《中毒的父母》一書中的觀點。
? ? ? 在世界上所有關于家庭的理念里,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什么是“愛”?既然“愛”是讓人輕松愉悅,讓人感到溫暖和舒適的,為什么孩子們在家庭里卻總是感到憤怒、難過、焦慮和悲傷?父母給孩子的的那份“愛”,是真正的、智慧的“愛”嗎?
? ? 當孩子還在嬰幼兒時期,母親給了他們溫暖的臂膀、滋潤的奶水、溫柔的擁抱,父親給了他們堅實的肩膀、肯定的眼神。那個時候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出完整的功能,自我意識也沒有覺醒,于是父母就如神明一般,是他們的天空和大地。
? ? 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自主的意識,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于父母之外的。進入青春期,他們越來越傾向于擺脫父母。在健康的家庭里,父母是經得起這些變化所造成的一部分的焦躁情緒的,他們會容忍孩子身上展露的多樣性,能夠理解并且承認“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
? ? 但是,中毒的父母卻總想控制孩子,讓孩子拋下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意識,去聽從、討好父母。父母經常對孩子說,“我把你生下來你就得聽我的”,或者“你還敢反抗爸爸了?”這樣的威脅,會讓孩子不由自主地增加對父母的依賴性,成為內心永遠都長不大的孩子。
? ? ? 中毒的父母還會經常否認孩子。可能孩子只是上學時忘帶了作業或者回家晚了點,父母就嘮嘮叨叨地說他“丟三落四”“不聽話”。“否認”的代價是高昂的。如果把“否認”看作情感高壓鍋上的鍋蓋,鍋蓋在高壓鍋上放得越久,積累的壓力也就越大,遲早有一天鍋內的壓力會把鍋蓋掀起,引起孩子生活和情感上的各種震蕩。
? ? ? 從孩子們的語言中,我能感覺到,絕大多數孩子都擁有一對“中毒的父母”(當然我也是中毒的父母,只不過我已經意識到自己中了毒,而且正在主動想辦法解毒)。如何給父母解毒呢?我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上最難的職業就是父母。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培訓學校,去教各種職業的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卻唯獨沒有一所父母學校去教父母如何做一個好父母。父母們對如何做父母毫無經驗,也沒有具體的操作方法供自己學習,他們只是在摸索中去學習如何做父母,就好像你們在摸索中學習怎樣做一個好孩子。
? ? 在摸索、學習的過程中,誰都會犯錯誤。你們犯了錯誤之后,父母會打、會罵,但是打罵完了之后,父母依然會給你們做飯,為你們買衣服,依然會像以前一樣愛你們。所以如果父母教育你們的方式出錯了,請你們依然像你們小時候一樣愛父母。不管你們之間發生過什么事,有過怎樣的不愉快,但這份親情永遠濃郁,這才是真正的親人。
? ? 我的話并不能真正緩解青春期孩子與家長的種種矛盾沖突,但是,我想,孩子有了包容心理,父母有了學習心態,親子關系才會逐漸趨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