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面上看第四次課內容比較簡單,但是趙周老師的用意在于讓大家快速理解迅速實踐,所以本次復盤分為兩天,一天回顧以往知識進行結合創新,一天用復盤后的新知識實踐,得以收獲。
? ? 東尼 博贊曾經說過:很小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學習和記筆記。然而十幾歲時,我的思維變得一團糟,我開始討厭與學習有關的一切事情,特別是記筆記。我發現了一個悼論,即我記的筆記越多,我的學習和記憶力越差。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開始在關鍵的詞語和觀點下面畫上紅線,并將重要的地方畫上方框。我的記憶力奇跡般地提高了。
而新時代的閱讀經過多次更新換代,有了它自己的面目,就比如:
1.詳細閱讀引言--------分析各章節的重點,幫助大家快速的把握關鍵內容;
2.重點精華摘錄-------突出分享重點/核心/精華的內容,次要信息會刪減;
3.全景高清導圖--------對整體的內容→導圖化,幫助大家更好的消化使用;
4.相關分享鏈接--------分享將以連續的形式出現,它可以讓我們更加輕松;
心理學中有兩件與大腦學習相關的重要事情:聯想與想象。正如希臘人一樣!到現在,我對大腦越來越著迷,我認識到大腦的力量和潛能要比我以前設想的大得多。幾乎在所有的記憶術里面都會涉及到圖像的部分,所以我利用自我專業的便利,結合心理學對大腦的開發,學習了部分現代讀書法,周一晚上又聆聽了找周老師的課程,老師從全局上羅列了為什么要拆書,為了更好拆書要做到的幾點,課程結束之后,我又搜集了老師的小講來聽,覺得這方面知識有我之前學過的,也有趙周老師另行點播的,現在借復盤的機會重新進行整理。
一、要高效率的完成一本書的閱讀要走以下幾步:
1)全局思維:把資料或書看一遍,有目錄先看目錄,帶著自己的需求,根據自己的節奏去閱讀就可以了。不需要強迫自己加速或是減速。如果是針對一個章節,或者針對具體的一個問題,半個小時就差不多了。
2)把厚書讀成薄書
把書讀薄是重中之重,包含了分析、拆解、對重點和非重點信息的區分,
以下用三個問題來解釋
A、什么叫非重點呢?這個沒有精確的標準,看每個人自己的定義。我的定義的,我需要的、我覺得重要的。除些之外的所有內容,一律刪除。
B、非重點信息,都不重要嗎?
不是的。只是對我個人而言,暫時我不需要,或者暫時我未能理解,或者我暫時用不上。這就像是垃圾,我們手里的垃圾,換到另一個人的眼里,可能就是黃金。本質上,沒有好與壞,只是匹配度的問題。就像鞋子,合腳了,就是好鞋子;不合腳,再名牌的鞋也是什么好鞋子;自己不合適,給另一個人合適了,不好也就變好了。
C、刪多了,漏了重點,怎么辦?
這些東西不要考慮太多啊,因為你,考慮多了,其實也沒啥用。不管你多么仔細的閱讀,最終我們腦子里能存下的東西,是很少的,能夠未來應用的,更是少之又少。一本書,能學到、練好一兩招,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咱們是主動閱讀,不是被動的接收,所以你主動學習的那兩招,可能就是你將來的絕招。
要把書從厚讀到薄,你不刪掉那些非重點的、口水話、填充劑、廣告宣傳性的描述,都可以刪掉!刪掉!刪掉!看不懂的、太深奧的,也可以暫時忽略。理解不了的,就是理解不了,等你把能理解的都做到了,再回頭,說不定就理解了。
3)標記重點
等全部內容過了一遍之后,接下來就是我喜歡的標記法了——就是用熒光筆做標記。因為直播時使用的是word文檔,所以沒有辦法用熒光筆,因此會使用文字的“背景色”來區分。這時會使用紅色、綠色、黃色,由深到淺進行區分。如果還有需要的話,就用下劃線標記,即可。
4)思維導圖
畫思維導圖與用軟件做導圖都可以。只要上步做好了,這一步就跟玩似的;上步沒弄好,這一步就會卡得你想哭。
需要導圖軟件:freemind,novamind
5)化書入心
有不少人,書看了,導圖也作用,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么做,知識只是知識,并不會產生什么實質的作用。就像認真的挑菜、買菜、回家做飯,花了好幾個小時,做了一桌子飯菜,但是不吃到嘴里,再好的飯菜,也是不能填飽肚子的。如何做到化書入心呢?簡單的說,就是做中學
1.學?做。將學問或者知識,從書本上提煉出來,先在腦子里思維,然后拿到生活中去測試、驗證,看它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書上的案例太復雜、太羅索,而生活中有更簡單易懂的案例,就可以用這二個轉變了。
2.做?學。所謂“事事留心皆學問”,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和事例,足以能夠讓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案例的替換,更多案例的印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同時也便于更好的分享和實戰。
6)實戰演練
說得再好,不做就等于空談,實踐吧!
5月15日整理
把書讀薄,內化于心,21世紀真正的讀書法--------潛能營第四次課復盤
5月16日
二、實踐
曾經在小學的時候一次偶然的緣份接觸到了魔方,可是我一直玩到大概兩個月之前(之前折騰了十多年時間),我都沒能夠把魔方還原。原因很簡單,我沒有去學過相關的教程,沒有去看方法,也沒有去了解——這個東西到底可以怎么還原。直到有一天,我到優酷上面找到一套非常好的教程,在三個小時之后,我就可以把魔方隨便怎么打散都可以還原,目前的記錄基本能夠維持在一分鐘左右。
造成這樣的差別是什么呢?就是我去找了一套好的方法,找到一個的捷徑,找到了一套快速還原的公式,并且進行了反復的操練。我們要去了解和熟悉導圖背后的規律,這樣工具才能真正為我們所用,其實任何的學習都像魔方一樣,當你會玩的時候,魔方是一種享受,甚至會收到身邊很多人羨慕忌妒恨的眼光,那種是“學霸”的感覺。
對趙周老師的小講《碎片閱讀,聚沙成塔》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