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兩個半小時講了這節(jié)課,受眾是新入職教師,我心里的想法是讓他們在空杯心態(tài)下接受一種教研活動的標準或者工具。
我對自己的課堂越發(fā)挑剔,一步一步的改變。當我無法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的時候,我會試著將名家的教學主張作用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所要講的東西是已有理念下的實踐研究和故事。
將沈毅,崔云漷教授《課堂觀察》中四個維度,20個視角,68個觀察點作為觀察視角融入到李沖鋒教授的聽評課九個步驟里,并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案例進行操作。我忽然意識到自己是這些專家理念的搬運工,同時給其他運用這些理念的老師們提供一些我的想法。
李沖鋒老師的聽評課九步驟是一條線,我把這些專家的想法集合到這條線上,觀課主題選擇_觀課視角_觀課觀察點_選擇觀課工具_聚焦觀察行為_記錄觀察情況_處理觀察數(shù)據(jù)_呈現(xiàn)觀察結(jié)果_提出改進建議 。
這是有工具,有標準的,也有一定的弊端,沒有經(jīng)過培訓的老師在使用這些專業(yè)工具的時候,會出現(xiàn)困惑。
于是我又在想,如何將陳大偉教授的教研文化融入。
教研應該是幸福的,如同教師站在講臺上看到學生全神貫注,聚精會神的幸福。所以,我們把教研活動營造成平等對話,互相學習的氛圍。
思想是觀課議課的核心,彼此真誠的交換思想,產(chǎn)生新的思想,從而有效的促進思想,更好的服務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