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十五歲那年,一個少年被父親詛咒:爾將弒父,與母親、姐姐交合。帶著這樣的詛咒,他離家出走,立志要成長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這便是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里的主人公。
這本書初讀時完全是云里霧里,后來慢慢明白,這是村上春樹的平行世界。
以雙線結構來講述故事,奇數章講述少年卡夫卡的故事,是主線;偶數章講述老人中田的奇遇,是副線。主線基本寫實,副線魔幻。兩條線在父親被殺時交匯,在佐伯死時終結。
-?02 -
村上春樹在序言里說:“盡管如此,我還是認為田村卡夫卡君的許多部分是我、又同時是你。年齡在十五歲,意味著心在希望與絕望之間碰撞,意味著世界在現實性與虛擬性之間游移,意味著身體在跳躍與沉實之間徘徊。我們既接受熱切的祝福,又接受兇狠的詛咒。田村卡夫卡君不過是以極端的形式將我們十五歲時實際體驗和經歷過的事情作為故事承攬下來。”
但是看完之后,我仍然不明白作者到底要表達什么。
或許,這是一個少年自我救贖的故事吧。
從離家出走,遇上自己的姐姐櫻花,到在夢中殺死父親,最后來到甲村圖書館,愛上自己的母親佐伯,似乎他從未曾逃離父親那個如俄狄浦斯王般惡毒的詛咒。
一切都無法逃離,但他卻如開始所言,成為了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歸路。
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總是與另一個世界為鄰。你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踏入其中,也可以平安無事地返回,只要多加小心。可是一旦越過某個地點,就休想重新回來。找不到歸路。
最終,他走出那個迷幻的森林,回歸現實的世界,“成為新世界的一部分”,盡管他還沒弄明白活著的意義。
可是,誰又弄明白了呢?
-?03 -
比起少年卡夫卡的故事,我更喜歡副線里那個有魔幻色彩的老人中田的故事。
二戰期間中田讀小學的時候,一次神秘的集體昏迷事件,將中田變成了一張空空如也的白紙。從此他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忘記了自己學過的所有知識,不會識字計數,但卻獲得了一種神奇的能力——能與貓對話。
在一次找尋貓咪胡麻的過程中,中田失控殺死了那個收集貓靈的殺貓狂人瓊尼·沃克,由此踏上了找尋自我的旅程。
從中野一路來到四國,中田預測天上會下魚,讓天上下螞蝗,知道什么時候會電閃雷鳴,尋找不知何樣的入口石。一切都神奇而魔幻,你不知他會走向何方,甚至連中田自己也不知道。
“噯,老伯,去東名高速公路的什么地方?”
“不知道。但到那里自然知道。反正先要順著東名高速公路往西。下一步的事情下一步考慮不遲,總之必須往西去。”
“那,往下去哪里?”
“中田我還不清楚。但到這兒后我明白了一點:要從這里過一座橋。附近有座大橋。”
“就是說,過了橋,很多事情就清楚了?”
“那是。應該是的。但在實際過橋之前,中田我什么也不清楚。”
“那,中田,到高松后打算怎么辦呢?”
“不知道。”“怎么辦好中田我也不清楚。”
“你不是說咱們要找‘入口的石頭’了么?”
“那是,是的,是那樣的。中田我忘得一干二凈了。石頭是必須找的,可是中田我根本不曉得去哪里才能找到。”
一切都充滿未知,但中田從不擔心,下一步的事情下一步再考慮。他的篤定讓人覺得,不必恐懼,也不必把未來什么都計劃好,就算不知道會走向何方,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走到下一步,你總會知道的。
后來,中田終于找到了他人生的那塊入口石,找到了人生的歸路,變成了那個他一直想回去的平凡的中田。
-?04 -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也許都和卡夫卡一樣,在尋找活著的意義;和中田一樣,在找尋迷失的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找尋自己人生的歸路。
或許此刻,你也迷惘,你也慌忙,但要相信,生活總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