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般若芙殤
隨著故事書最后一段的結束,終于在兒子枕邊,把《狼來了》這個故事說完,而最重要的寓意,也不忘用引導性的口吻陪著他大聲念一遍,不知道有沒有效果,似乎學習中的父母都是這么做。
“所以這個故事最主要就是要告訴我們什么呢?……不可以說謊!”那幾個關鍵字還特意放慢,拉長聲調逐字念著。
不料說完故事后,兒子卻問:“然后呢?”
那一年這個狼來了的故事,被正讀幼兒園的兒子一句“然后呢”,問成了長篇故事。放羊的小男孩后來陪伴了我們很長的日子,無論是睡前的枕頭邊、等待塞車的道路上,哪怕只有那么一點點空閑的時間,只要他想起了便會問:“然后呢?”
然后那個放羊的小孩就醒了,原來啊他做了一場夢,張開眼時剛好看見天空有幾朵白云飄著,那白云長的跟他的羊居然一模一樣,他以為是自己的羊飛到天上去了,可是仔細一瞧,天上的羊身上沒有看到翅膀??!
他擔心會不會像剛剛做的夢一樣,羊是被大野狼給嚇跑,然后一跳就到天上去了。于是他趕緊爬起身來,四處張望,才發現自己的羊正乖乖的在草地上吃草,一只也沒有少。
“然后呢?”兒子又問。
看見他兩眼水靈靈的望著,心想時間也還早,干脆假裝拿著故事書硬著頭皮繼續編下去。
那小男孩從腰上取下一支牧笛,吹出來的聲音“嘀嗒嘀嗒”不但傳遍了整個原野,連山下的大人們也聽的到,大家都喜歡聽他吹的牧笛聲,因為他是整個村子里面吹的最好聽的。
聽著牧笛聲的人群當中有一個老人,原來他是放羊小孩的爺爺,那個牧笛正是他送的,還教會了小男孩該怎么吹奏。
牧笛是他唯一的玩具,因為家里比較窮,不像別人的爸爸、媽媽會買許多玩具給自己。也就因為小男孩只有一個心愛的玩具,因此他比別人珍惜,也更加專心將它學好,所以他才會變成村子里牧笛吹得最動聽的人,連大人們都自嘆不如呢!
看著正全神貫注聽著故事的兒子,眼睛盯著天花板視線卻仿佛落在更遠的地方,一只小食指不自覺在被子上扣啊扣,像是在被單上書寫著什么,我知道此時他正沉醉在故事的畫面中,無奈臨場編造故事的我有點兒詞窮,于是停頓了下來。
“然后呢?”
“然后……你猜看看他爺爺在做什么?!?/p>
“在排隊,是不是在排隊?!?/p>
這個答案讓我的思緒有點兒趕不上來,但這是兒子腦海中所構造的畫面,應該還是有他的道理所在,于是我順藤摸瓜的說:“答對了,他爺爺正排著隊,但是排隊做什么呢?”
兒子嘴邊露出些許自豪的笑容,然后用沾沾自喜的口吻說道:“我就知道他的爺爺在排隊,可是我不知道他排隊要去哪里。”
趁兒子回答時,偷偷四處張望了一會兒,試圖找到些許故事的靈感,遍尋不著的我突然想到手中正捧著的故事書,于是假裝又翻了一頁!
讀書啊!他爺爺排隊的地方就是在學校,正準備幫小男孩報名去上學讀書呢。
因為他的爺爺不認識字,而爸爸、媽媽到了很遠的地方去工作,所以每天晚上沒有人拿著故事書說給他聽。不過他的爺爺想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讓小男孩去上學,等認識很多字之后,就可以自己看故事書了。
小男孩終于去上了學,也很認真的學了好多好多字,放假的時候他仍然會幫爺爺照顧羊群。空閑時在樹下會吹起牧笛,小羊們一聽見馬上跑到身邊圍繞著,因為大家都知道手上拿著故事書的他,又準備要說故事了。
好多年后這個男孩成為最會說故事的人,他說的故事總是別人沒聽說過的,因為那些都是他自己親手寫的。
他喜歡把做過的夢寫成一個一個小故事,因為那些故事會跑進每一個小孩的夢里,那么每個小孩睡覺時就不孤單了,因為他們可以在睡夢中一起玩耍,一起吹著牧笛數數天上的白云,最后大家躺在草地上,輪流說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給羊群們聽。
我還告訴兒子說那個小男孩寫的第一個故事就是一開始做了的那個夢,故事的名字叫做《狼來了》聽了故事后很多小孩子都學會做個誠實的小孩,但兒子心里卻似乎對這個加長版狼來了的故事有不同的體會。
“你想不想也和他一樣,將來寫故事說給其他小朋友聽呢?”我合起書,躺到兒子身邊說著。
“想!”他也和我一樣正盯著天花板說著。
“那么是不是就應該先學會讀書和寫字,還有和放羊的小孩一樣,到夢中去找尋不一樣的故事記下來呢?”我又說著。
那一晚兒子迫不及待的用力閉上眼睛睡覺,我望著那認真的樣子,離開房門時嘴角都還能感覺到仍微微上揚著。在關燈前又多看了他一眼,那臉上用力的表情已經舒緩了,又像個玩累了的天使一般,慢慢睡著了。
回到房間的我沒有馬上閉眼,我盯著桌上剛放下的那本故事書,心想放羊的小孩已經變成寫故事的作家,興許無意間也能讓兒子學會了些許的東西,即使沒有也成為彼此間溝通的橋梁。而這個故事究竟該就此結束,還是繼續編造出更精彩,而且適合他的呢?
那么如果要繼續說下去的話,不禁要想……然后呢?
該作者其他文集目錄
澤國西鄉的女孩大叔養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