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0-《流浪地球》觀影記
從故鄉到世界,又從世界到故鄉。有時候我會想,我們這輩子的很多得失與尋找,無外乎前半生找后半生,后半生找前半生。尋尋覓覓,尋到的與要尋的都只是半生緣。
——熊培云《追故鄉的人》
春節期間福歷的主題就一直以多種姿勢圍繞著「故鄉」主題展開,今天的問題是==「離開故鄉后,我們是李故鄉更遠還是更近了?」==。恰好前天初三的時候去看了《流浪地球》,里面也有大量的情節主題在說故鄉。當然不僅僅是故鄉,《流浪地球》絕對是中國科幻類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部電影,硬核科幻特效制作恢弘、劇情節奏快、劇情令人感動得幾次差點落淚,一直到今天內心也是非常激動的。
精準表達是我練習寫作的目的之一,每次看到好的電影,都有這種激動的感覺,然后就激動的在各大社交平臺寫零零散散的什么,今天就著這個電影,看能否總結出幾條觀影感想,作為今天的日更。
一、初次綻放,硬核科幻包裹的國產想象力
這是一次國產科幻想象力的實力綻放,劇本內容的突破,劇情與現實生活融入的真實感,特效的宏大制作,除了一些細節的瑕疵外,整體都表現的非常好。最重要的是,這還只是第一次,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我不敢說自己是個電影愛好者,也沒有很詳實的數據,但是自己印象中,國產的影片,永遠都聚焦于以下幾種:
- 愛國主義劇情:小米加步槍棒打小日本鬼子是曾經最熱門的電影,什么地道戰、地雷戰也是非常的經典,這一類的電影,到了戰狼算是發揮到了高潮也有了小小的創新,重點就在于愛國主義,我們是無敵的
- 武俠劇:一般就是個人英雄主義,比如精武門、葉問,最近好像還出了葉問外傳,一個個打過去了,打完日本人打俄羅斯人、美國人,然后再武林內部一個個PK過去,講述武俠之道,最喜歡的是《一代宗師》
- 喜劇:這個實在太多了,但是精品卻很少,近幾年比較喜歡的是黃渤、徐崢和沈騰的電影,三大男神出廠一般都比較有保障
- 愛情:實在看的少。。。
- 還有那個時代的。。。實在看的少
以前有人說,中國是活在過去的一個國家,我們的電視劇電影老是在吹過去的東西,宮斗劇、武俠、抗日革命、鄉村進步,但是基本上沒有面向未來的劇情。當然,這樣的說辭是偏頗的,也是片面的,但是某種程度上也是有點道理的,日常生活中實在太多這樣的電視電影了,這種劇情在當下也太安全了。
其實我們不是沒有過好的劇本和故事,我小時候最喜歡鄭淵潔的童話故事了,我覺得那個就非常的有想象力,當然最后能看到放到熒幕上的非常少。我是個外行,但也知道不是所有文字類的科幻小說都可以放到電影/電視劇中,需要有一定量的積累,非常高興的是劉慈欣的許多作品據說都有在改編成電影。
除了劇本文字的想象力,科幻電影的表現力離不開特效實力,我從微薄上看到說,好萊塢的很多特效其實是外包給中國的一些團隊做的,我相信這次電影中也有很好的展現到,除了一些細節瑕疵,整體上來說那種大片特效的感覺是非常贊,電影一開始就讓人心潮澎湃。
二、希望面前,小人物也可以很英雄
這是很強的主旋律,==希望是比鉆石還要珍貴的東西==,希望面前,小人物也可以很英雄。
曾經票房火爆的《戰狼》、好萊塢大片們(如漫威、DC)都走的是個人英雄主義路線,每一個英雄戰士(戰狼、蜘蛛俠、綠箭俠等等)都帶著自己的主角光環,金手指大開,遇到困難總能完成任務,總是有自己的特長,有自己的超能力,是讓觀眾某種程度上仰望的角色,是讓小朋友們幻想自己也能夠成為那樣的角色。
可是《流浪星球》里面,到了最后的關頭,是許許多多小人物在一些關鍵的節點,表現出了自己的英雄氣概,舍小身成大愛,撐起了拯救地球方案的成功因素,而這個方案曾經被機器人系統分析為0成功率。
這里面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楊浩宇表演何叔,出場就有點逗,因為緊張或者恐懼吐在了頭盔里。在后面的劇情中,在遇到死亡的可能性的時候,明明很怕死,卻總用一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安慰自己、安慰別人,在整個過程中扮演著一個有那么點貪生怕死、低調計較的小人物,但到了最后關頭,最后去機房里面試著破解的時候,還是選擇了犧牲自己,來幫助實現那一點點的希望。
三、感性能力,家國天下的價值觀輸出
印象很深的一個橋段,吳京決定開空間站撞擊木星(相當于自殺)之后,被砸壞的MOSS發出了這樣一個感嘆: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的確是一種奢求
當時我就想,這就是人與機器人AI最大的區別,人是有感性能力的,也正是感性能力在背后驅動著人類不斷往前發展。我們中國人對這種感性能力應該來說是最有體會的,逢年過節我們就要家庭團聚,我們的價值觀中天生就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與原著不同,電影《流浪地球》一開始就以吳京為了保存兒子和岳父的生命為目的,獨自一人去了空間站。而這條紐帶一直保留著,吳京給岳父韓子昂留下了專門的撥入號碼。而吳京的提前離開,使得兒子由愛生恨,帶著妹妹離家出走…整個劇情,正是由這個家庭過去面臨的問題、抉擇和發生的問題不斷展開。
在靠近木星的時候,由于木星引力導致地球上有一半的發動機癱瘓,于是聯合政府派出了救援隊,我覺得其實整個救援行動才是主線故事。從問題少年劉啟遇到去往杭州的救援隊開始,一直到救援對發現救援行動失敗,地球沒救了,聯合政府選擇了保存人類文明(總覺得好萊塢會走這個主線),我有注意到多次,救援隊員在哭著喊著說==「我要回家」==。甚至在聯合政府宣布救援行動失敗的時候,宣布的內容也是希望大家盡快回家與家人團聚,各國救援隊們展開了不亞于春運的大規模回家行動。
回家,這個與中國人最熟悉的主題,在這場電影中可以說是貫穿全場。
電影的深處是人性,看完電影的確有些興奮,雖然電影中有還是有很多瑕疵(比如說從杭州到赤道只要3個小時???),也稍微有些觀影門檻(有些科幻理論如果深究起來還是有點難的),但是終于有一部國產電影,能夠有自己價值觀,能夠去傳播我們家國天下的價值觀,這是我當時最興奮的點之一。
夜深了,寫了有一個小時,差不多就寫這些吧,想到能看到這么一部國產科幻電影,內心都是激動的,期待《流浪星球》在國際市場也能夠創造輝煌,期待能夠看到更多更好的國產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