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簡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代表作之一。小女孩童喜喜奇遇隱形人寶寶樹,兩人成為好朋友,互相幫助對方實現心愿,寶寶樹變回人,童喜喜隱了身。隱形后的童喜喜,經歷很多故事,開始對有形和無形世界有了不一樣的認識。這本溫暖的兒童小說,暢銷全國,它涉及的是愛、愿望、親情、友情等。
活動目的:
1、以"隱形"為推薦線索, 通過透露情節、設置懸念等方式激發閱讀期待,使學生愿意打開《嘭嘭嘭》去閱讀;
2、通過品讀主要人物、賞析重要情節,以梳理閱讀線索,提示閱讀重點,初步了解內容、接近主題,使整本書閱讀更為有效;
3、將好書推薦和閱讀方法指導結合,滲透猜內容、品寫法、抓線索、走近作家等閱讀策略,多角度指導整本書的閱讀。
活動準備:書,課件,預讀單。
推薦對象:4——6年級學生。
活動流程:
課前談話:你正在讀哪一本書?有什么想和大家聊聊呢?隨機點評互動,引出:讀書,是最好的遇見。
一、猜猜內容
1、最近,老師遇見一個奇怪的小女孩,她叫童喜喜,我們來聽聽她的故事:
飯菜熟了,我們坐到飯桌前,沒有說一句話,爸爸媽媽就像進行吃飯比賽一樣,飛快地吃飯。
一看這情形,我就知道他們還要出門。
……
我已經很熟悉他們這一套了,自顧自慢吞吞吃著飯。爸爸媽媽吃完了,在他們放下筷子站起身時,我開口了:“爸爸、媽媽,你們為什么不離婚?”
……
2、請學生談感受,順勢引薦《嘭嘭嘭》,就書名質疑問難。
3、這本書寫什么呢?仔細觀察封面插圖,看看發現些什么?
4、學生觀察后交流,引出“隱形”,簡介內容:小女孩童喜喜奇遇隱形人寶寶樹,倆人成為好朋友后,發生各種神奇的故事。
5、小結:打開書之前,看看封面、猜猜內容,其實就是在閱讀。
二、貼近人物
1、過渡:隱形人呢,有許多特異功能,比如想去哪里默念三次就可以到達,可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煩惱。寶寶樹的愿望就是再變回人,但需要有人愿意為她交出一樣東西。這個東西是什么呢?我們到小說片段中去找一找。
2、出示第五章《隱形人的長相》片段,默讀、圈出答案,用波浪線畫出依據。
我把右手使勁往刀刃上一按。咦,涼涼的,也不疼,是不是沒有割破?我豎起手指仔細看看,哇!手指上破了一個小口,像個小孩子嘴巴一樣張著!寶寶樹數到5時,血才慢慢流出來。千萬不能浪費!我飛快地把手指按到左手邊想象中寶寶樹的手上。
沒有任何聲音。就在我把受傷的手按到想象中寶寶樹的身上那一瞬間,無聲無息地,我的身旁出現一個人!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女孩!
3、學生思考后交流答案,并說說依據。
4、如果是一滴血,你愿意為隱形人獻出嗎?可除了寶寶樹,從來沒有一個隱形人變回人,為什么呢?再透露一些情節:
寶寶樹沉默了半晌,悶聲說:“隱形人想要重新變回人,就必須有一個人,心甘情愿把自己的血全部流到隱形人身上!”
“全部?”
“對!全部!”
5、需要對方全部的血,這是隱形世界流傳的謊言,幸好只要一滴血。如果是全部的血,你愿意獻出嗎?童喜喜愿意,瞞著寶寶樹想獻給她。前后聯系,左右想想,你有什么要對童喜喜說的?學生交流,老師歸攏為用心貼近人物。
6、書中還有隱身的寶寶樹,忙碌的爸爸媽媽,性格各異的同學,彼此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等著大家去一一揭秘。
三、品品寫法
1、這世界充滿矛盾,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喜悅也有憂傷。寶寶樹想變回人,童喜喜因為成長中遇上各種煩惱,如爸爸媽媽太忙碌沒時間照顧她,同學很多比她厲害等,于是想變成隱形人。在寶寶樹幫助下,心想事成,卻并沒有興高采烈,為什么呢?我們讀讀她隱形后的一個片段,看看哪個地方觸動你的心弦?寫寫批注,并想想作者是怎么寫的?
媽媽拉開一個廁所門,鉆了進去。這下我可不好再跟進去了。
可是我在外面等了很久,也沒看見媽媽出來,只好溜進了那間廁所。
奇怪!媽媽不是在上廁所!她把馬桶蓋蓋上了,又在上面蓋了張報紙。只見媽媽身體軟軟地坐在馬桶上,再也不像坐在格子間里時那么腰桿挺直、精神抖擻了。她還脫下高跟鞋,把兩只腳放在一起互相搓著。
媽媽太累了。
看見這一幕,我的“嘭嘭嘭”馬上開始迅速增加。別說媽媽是在工作,就我剛才跟著媽媽轉了這些圈,什么事都不做,幾乎就轉得頭昏眼花了。可媽媽不僅在工作,還要穿著高跟鞋走來走去!
我看著媽媽灰蒙蒙的臉,難過極了!以前,我怎么知道媽媽上班之后是這樣的呢!我想,爸爸上班跟媽媽比肯定差不多吧!
2、學生自讀品悟,再自薦朗讀,老師點撥寫法:坐姿的前后對比,廁所情節的一波三折,對爸爸工作情況猜想的以一當十等。3、拓展:這本書獲冰心兒童文學獎、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等十多次國家級獎,書中每一處描寫都是風景,等著你去細細品味。
四、找到線索
1、看見媽媽太累了,童喜喜的“嘭嘭嘭”迅速增加。書名《嘭嘭嘭》,第八章目錄《“嘭嘭嘭”到底是什么》,你覺得“嘭嘭嘭”可能是什么呢?再補充一個情節:童喜喜隱形后去看望她用壓歲錢支助的貧困女孩單笑。請前后聯系,寫下你的猜想。
放下菜籃子,單(shàn)笑檢查了弟弟的作業,又挽起袖子開始洗菜做飯。她家用的可不是一點就著的天然氣,更不是兩分鐘就能熱好菜的微波爐,而是燒柴火的灶。但單笑非常能干,她有條不紊地擇菜、洗菜、燒火、做飯,一邊還能輕松地和我說著話。她告訴我她的爸爸媽媽正在外面干活,沒有時間回來吃飯,她做完飯要送過去,回來后再收拾家務,之后才能開始讀書。
單笑中午就用挖回來的野菜做了面糊糊。我不能吃,但看樣子味道絕對好不到哪里去。這就是單笑認為最美味的東西嗎?每當我想到這些事,感覺總是一次比一次更難受,那“嘭嘭嘭”的響聲也一次比一次更大。
2、一生讀,其余傾聽、思考,記下猜想,再交流。
3、隱形前后許多故事(出示部分目錄):一、小樹說話;二、看不見的客人溜進我家;三、交出一樣東西我也能隱形;四、課堂上的大爆炸;五、隱形人的長相;六、我嘗到“嘭嘭嘭”的厲害等,就像散落的珍珠,而“嘭嘭嘭”就是一條線,將它們串起來。無論一篇文章,還是一本書,都有一條或幾條線索,找到線索,我們會讀得更明白。
五、走近作家
1、過渡:老師也想隱形,去見一個人,她叫童喜喜。簡介作者及故事。
2、分享童喜喜2014年“新孩子鄉村閱讀公益行”活動片段——
2014年12月22日,我走進了第52所鄉村學校。
那是冬至,是2014年的最后一場公益行活動。當地正好連續下霜第5天,冷極了。凳子擺在操場上,轉眼就是一層冰冷的白霜,學校安排人用抹布擦,擦完之后不一會兒又是一層。
學校正在群山的懷抱之中。矮矮的圍墻,聽眾一半坐圍墻內,一半站太陽下。我站在高臺上,在樓房的陰影里。恰逢最怕冷的那幾天,我加穿了一位老師姑娘借給我的毛衣。
還是冷,冷,真冷。
室外活動兩小時下來,我只覺得頭蓋骨都凍得硬生生的疼,脖子后方又冷又痛又硬。冷得我嘴巴無法正常地張合,演講中有一陣子說話就像大舌頭一樣。
是什么驅逐了這樣的寒冷呢?
……
2014年的最后一場“新孩子”鄉村閱讀公益行活動,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已經有了那么多丑惡,為什么我們自己不做一些美好的事呢?
因為,只有堅持走在美好的路上,才會跟同樣美好的人相遇。我什么都可以接受,唯一不能接受的,是把我變成我討厭的那種人。一個人活著,一定得漸漸變成自己喜歡的那種人才行……
3、配樂朗誦此片段后,學生齊讀“一個人活著,一定得漸漸變成自己喜歡的那種人才行”,并指出走近作家會更好地了解作品。
4、贈書:當你們讀完此書,會有些什么感受呢?你們可以寫信給作家、做整本書的手抄報、演小說劇等記下感受,再將書漂流,使更多的同學遇見它。愿大家在閱讀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教后記:為了推動兒童閱讀,安徽省安慶市成立兒童閱讀研究與推廣中心,作為該機構的秘書長,我承擔了一節好書推薦課的任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童喜喜老師的《嘭嘭嘭》,首先是對這本書的喜愛,其次是借以致敬喜喜老師及所有新教育人。這樣的課型不好把握,備課期間,幾乎求助所有能求助的人,包括喜喜老師本人,大家都給予我最大的幫助和指導。而每一次修改,都涉及到三個部分:教學設計,學生預讀單,課件,幾乎是一個環節一個字詞地推敲,只是為了以最契合學生的方式將《嘭嘭嘭》推薦給大家。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先后在14個班推薦過,連夜里做夢都是《嘭嘭嘭》,慶幸的是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同時感謝學校,為孩子們購買了100本《嘭嘭嘭》,以一個月兩個班級的方式漂流,讓全校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能遇見這本好書,并倡導每個班漂流結束時,由學生策劃、主持,舉辦讀后分享會。希望孩子們能在閱讀與分享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e3 80???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