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班比往常早,便不想荒度這些時光,準備就近去我們這里的書店選上兩本心儀的書亦或是去那里找找寫作的靈感也好,說來也很有意思,我想估計是五線城市的原因,我們這里80%的書籍都被那層塑料包裝紙牢牢的束縛著,想要還書本自由之身,你得拿錢贖,可是作為讀者,僅僅是通過封面就能判斷書的好壞的話,我想說自己還沒有練成這樣的本領,問其書店人員,說:不能拆包裝紙,不然光看書不買書,我們怎樣盈利?
我本想說出自己的觀點,可是話到嘴邊,我卻點頭默認了書店人員的觀點,若說原因,大概是所有的書店本應該如此吧。
可是我在回來的路上卻又推翻了自己的觀點,因為不是所有的書店,至少北京的西單書店不是這樣的,回想那時傻里傻氣的自己,不覺笑出聲來,那時候啊,我每周都會去西單書店呆上一天,什么樣的書我都會翻閱,因為沒有包裝紙的束縛,我看美食的,我看歷史的,我看咖啡制作的,我看保健養生的等等,雖然沒有什么目的性的看,卻也每到看書結束的時候,我會感覺精力十足,像是精神上吸收了前所未有的仙氣一樣,我愛死了那樣的愜意。
本以為自己會在北京呆上很久很久,可是也就僅僅一年,我就回到了自己所在省市的首府,又開始重新找工作,總覺得自己是有工作經驗的人,回來或許會順利些,也可以逃避一些不敢面對的人和事,現在想想怕也要禁不住笑出聲來,肉體凡胎本就無處可逃,只是假裝心安了一些,內在的風起云涌也只有自己知道罷了。
若說我變了,我自己也贊同,可我又怕變的千篇一律,便也沒敢放下看書,無論多忙,都要翻上兩頁,總覺得即使不看書,翻上兩頁也是心安,因為沒有離自己的靈魂很遠,這便是我深深的愜意。
所以在我的內心里,我仍舊渴望大城市的人山人海以及極度開放,我害怕擁擠,因為那樣會讓人不舒服甚至有種窒息的錯覺,我以為小城市不會這樣擁擠,不會這樣人山人海,現在,我發現自己錯了,身體或許不擁擠了,可是心靈卻沒有安放的余地,怕是自己真變小了,而心卻始終如一。
我時常想:我還要出去,因為出去我會見更多人,有更多的學習機會,認識更多新鮮事物,在家里我說自己會發霉。
可是我還是偏離了自己,因為我愿意通過外界來找尋自己的心安,這怎么可以,我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外界再怎樣的應有盡有,卻沒有屬于自己心安的獨一無二,我不該一味責備所在的環境,因為自己的缺失,是沒有找尋到一份充足的踏實感而已。
這就像想減肥的人,看到美味油膩的食物禁不住大吃特吃一樣,吃完后還是滿肚子的哀怨。我敢說每個想減肥的人,對于減肥不能說了如指掌,但也八九不離十,可是為什么瘦不下來呢?因為知道卻做不到,總覺得時機還沒有到,或者是反正也不差這一頓,便也有了我知道很多道理,卻怎么也過不好這一生的悲劇存在。
我想這便是有目標性的自律吧。有目標性的自律,才是一種自我成長的便捷。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再繁華的城市,終究是一個人的孤寂,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圈子,而我們又是多么的害怕一個人的孤單。
小的城市,是有很多限制,比如很多事情上都有滯后性,只是不能因為這樣,就蹉跎自己,讓自己過的人鬼難分。
Keep上有人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怕是對有目的性自律的最好解釋吧。想來想讓自己變的更好,這是自我實現的最好也是最基礎的理由,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罷,只是繁華散盡,我們終是要一個人生活,不要害怕一個人獨處,因為你不知道那樣的感覺有多美,只是前提你要有駕馭這種高冷美的能力,你必須修煉一個深藏不露的本領,只要展露,別人都會駐足癡望,而你卻沉醉其中,不為所動。
如果你執念肉身,那就好好吃飯,記得運動;如果你執念名利,那就先熱愛,再名利,還有可能會不朽;如果你執念寫作,那就多看書,常動筆;如果你執念粗茶淡飯,那就找一趣味相投之人,一起白頭偕老~目標性自律,不能像旅行一樣,呆膩了就出發,玩夠了就歇腳,應該就像愛一樣,請深愛一點,再深愛一點,更要負責一些,剩下的交給時間,時間不會辜負任何一個無緣無故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