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古典老師的專欄,《超級個體》。算是個人的學習總結和心得,分享給大家。我是石先生,一個進階的生涯規劃師。
一個問題
有個著名的實驗,測試一種快速閱讀技巧是否奏效。
使用同一種方法,3年下來:原先每分鐘可以讀90字的人提高到150字,而那些原先每分鐘讀350字的人則提高到2900字。
也就是說前者要想追趕后者,還需要36年的時間。
這就是優勢的力量,在自己擅長的事上花時間,最劃算。
問問自己:
你都有哪些優勢?
平時都會合理應用嗎?
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呢?
“取長補短”,這又是一個在學校里被教壞了的概念,束縛著很多人的思維。
公允地說這不是學校的責任,而是在考試環境中,你不能過分偏科,得均衡發展才能取得好成績。
但是在職場中,我們要做的是“充分,且完全發揮自己的優勢”,請注意我的措辭,要“充分”和“完全”。
在生活中,人們相信“彌補不足”會帶來更大的收益,且沒有發現自己的天賦和優勢已經長滿雜草。
更可怕的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么,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關注優勢,就能超越99%的人。
“短板理論”非常流行,認為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組織管理,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著我們的能力大小。
但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分工越來越細致,很多方面我們無需做到90分,只需要把自己不擅長的部分外包就可以,自己應該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自己的“長板”上。
同樣,組織中每個人把自己的“長板”拼在一起,才是一個更出眾的木桶。而這個“長板 ”就是我們說的優勢。
一個概念
那么什么是優勢呢?簡單說,優勢就是你做一件事比別人效率更高,花時間更少,更投入,更得心用手。
如果用一個公式表達就是這樣的,優勢= 才干 X 投入(Strength = Talent X Investment)
優勢是可以一直比別人做得好;
才干是我做這事很輕松不需費太多力氣,這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很多人沒有注意到;
投入就是花時間、花精力、花錢來不斷精進自己的才干。
那些沒有形成自己優勢的人,只有兩種可能:要么就是沒有發現自己的才干,要么就是即使發現了,也沒有有效投入。
一個策略
有了優勢公式,剩下的就是找到自己的才干,并持續投入了。
《現在發現你的職業優勢》一書中,作者馬庫斯?白金漢,也就是優勢理論的創始人,提出一個尋找優勢信號的SIGN模型。SIGN(信號)——你的才干就隱藏在這些信號背后。
Success?——你的自我效能感很強,覺得自己肯定能成
Instinct?——你自動自發,迫不及待想嘗試,比如那些你一聽就很感興趣,希望參與,甚至不僅是興趣,而是熱愛和渴望的領域。
Grow?——你發現自己學得很快,你有沒有一些領域,一接觸就明顯比其他人進步更快一些?
Need?——事后充滿?滿足感?,過程中有一種“做這件事本身就是回報”的感受
如果有些事你做起來“像呼吸一樣自然” ,那背后就是才干的信號。
一個踐行
你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花1小時來探索自己的才干信號。
用一張A紙,對折2次分成四個區域,分別寫上S、I、G、N。
從人生的不同階段開始回憶,看看那些符合才干信號的關鍵詞,并寫下來。
比如童年、上學階段、工作階段等等。回憶盡可能全面,關鍵詞盡可能簡練,事后再好好總結。
最后從實踐中提煉出共同點,比如“親和力、溝通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如果很多事間隔太久,你可以試試故地重游,家里的老房子,之前的學校、工作單位。都可能回憶起更多的事情。
找尋信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
一個總結
1、敲黑板,絕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么,總盯著缺點看。這是聰明人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2、找到自己的優勢區,在里面揮灑汗水是最為明智的舉措,讓足夠大的優勢發光發熱。
3、我們被騙了好多年,總是被強調要提高自己的短板,現在終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偏科”了。
4、這個理論并非不注重自己的劣勢,而是讓自己的劣勢及格,讓優勢滿分。
5、SIGN法則需要非常認真地操作,個人實踐后非常有感覺。
參考文章:
《短板已死,優勢永生——你從來沒有真正理解的木桶原理》
《優勢公式——優勢是如何產生的?》
《SIGN法,發現你腦中的天才神經回路》
《短板理論已死,優勢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