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和意識的關系:大象和騎手,大象力氣大,很容易被誘惑干擾,整體是好的,情緒化;騎手力氣小,很容易疲倦,比較冷靜,會思考,喜歡分析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所以對付騎象人就是要指出具體清晰的做法,告訴他們目標并
選擇太多會有選擇困難癥,意識自控力容易消耗殆盡,糾結是因為騎手本身缺乏清晰的方向,舉例:1%的脂肪的牛奶
吃得健康本身就是很泛的一個命題,有很多種方法和選擇,直接告訴他買1%脂肪的牛奶就好了
改變需要:目標清晰,具體的步驟,激勵情緒(成功案例、情緒化例子、大的目標),降低改變的門檻,營造環境(同行壓力)
指明目標,找出當前情況下成功的案例或閃光點,研究總結出關鍵性的清晰的步驟,然后復制成功案例
要相信,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改變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短期治療法:假設問題全部解決,是什么讓你覺得問題全部解決了?最后一次感受到這種奇跡是什么時候?
尋找到問題中的例外情況閃光點,然后分析總結,不要想一些大而全的解決方案,而盡量去問自己有沒有啥成功經歷值得借鑒,然后反問自己如何讓成功的例子更多起來
現實世界中很多人關注問題,然后用很多繁瑣復雜的方法去救火彌補問題,應該多問自己有沒有啥成功經驗可以復制,很多時候人總是關注負面的東西,其實正面積極的東西才應該關注,不要緊盯問題,而應該想著那些成功案例和閃光點,然后鼓勵并復制
給個很高的目標很重要,但是不能只畫餅就當甩手掌柜,任何成功的改變都需要翻譯成具體的行為,并且要勾勒出關鍵性行為
要提出一個能吸引到大象的目標,需要是宏偉并且冒險的,并且最好能直達心靈,提供一個吸引人的目的地
騎象人喜歡分析,更喜歡在一些數據分析中迷失自己,分析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有吸引力
一般的目標中經常有含糊不清的地方,這個時候你需要提出一個“非黑即白”的目標,但是要確保這個目標足夠吸引人,而不是把人限制住
提出明確沒有借口的目標,確保這是大家所渴望的,然后明確清晰的勾勒出步驟,利用同行壓力,改變團隊協作
首先去找到閃光點,分析那些成功的案例,找到一些自己比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并想辦法復制,然后提供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明確目的地,勾勒出關鍵性的步驟
用”觀察-感知-改變“來替代”分析-思考-改變“,因為分析流的適合在正常環境或條件已知,不可控因素不多,而現實情況下,絕大多數條件是未知的不可控的
先問自己:改變的目標是什么?是什么拖了它的后腿?
負面情緒會產生窄化效應,有助于快速而特定的行為;而積極情緒都是擴建思維和行為,能夠接受新觀念,解決模棱兩可不確定的問題的時候,有開放的心態和積極的情緒會更加有效,所以盡量去營造希望樂觀的氣氛吧
降低改變的門檻:忠誠卡已經蓋了2個,需要集齊10個,比直接蓋8個更容易,走了一部分路程的路會讓人更有動力去完成,想讓他們采取行為的方式之一是讓人們覺得:跟他們所想的相比,他們已經做得很棒,并且更加接近于完成這項任務了
大象很討厭沒有立刻有結果的事情,并且很容易被大的目標嚇到,所以可以從一些小的地方開始做起,比如5分鐘打掃房間,然后就會開始發現今天做出的巨大改變,比如還錢可以先還容易還的部分,一條條勾掉會讓自己更有信心去還掉其他的,并且為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而鼓勵
建立一些不大而可見的小目標,鼓勵他們去達到,鼓勵每一個小的嘗試,每一天都爭取比昨天進步一點,一旦有一次小的勝利,就會對自己更加有信心,在設立這些小的目標時,需要確保這些小目標是自己能夠掌控的,如變得更努力,做得更好等等,多鼓勵自己,去做一些可以做到可以掌控并且對目標有幫助的事情,多問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這樣有助于把事情劃分的更明確更小也更容易達成
兩種決策模型:后果模型和認同模型;后果模型是講會衡量不同選項給自己帶來的各種收益,然后選滿足感最大的方法,是偏理性的;而認同模型是指決策會考慮身份認同,問自己這樣的身份在這種情況下會做些什么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問現在有什么讓自己滿意的地方,即做得好的地方,研究他們現在仍然做到并成功的地方,然后加強這種認同感
先從小事開始,說yes,對小事說可以意味著有著向大事說可以的趨勢,一旦邁出了第一步,態度就有可能發生改變,他們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同意后續的部分就理所當然了
一旦認同了身份,就會按照這種身份和標準去行事,所以可以讓人們從一些小事上得到認同感,這樣有助于強化他們的自我認知
擁有成長心態的人認為能力就像肌肉一樣,是可以訓練的,通過精心的努力,可以在任何方面表現得更好,以長遠的眼光看事情,愿意接受批評和反饋,因為這最終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夸孩子不要夸特質,如你真聰明,你打的真好,還是在強調天賦,而應該夸孩子做出的努力,為努力感到驕傲
大腦和能力其實是一塊肌肉,是可以通過訓練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在練習學會之前,任何事情都很難,努力學習會讓自己更加優秀
預先建立失敗的預期,當情況出現的時候反而會出現樂觀的情緒,去尋找失敗,把失敗作為一種取得進展正常而自然的狀態,失敗能夠讓人成長,是值得學習的經驗
失敗的團隊總是希望第一次嘗試就取得明顯的進展,如果有幾次沒有達到要求就會很容易喪氣;而那些成功的團隊會更聚焦于不斷學習,不再假設自己會一次性通過考驗并迅速精通,會預測自己遇到很多挑戰,相反這樣會更加容易堅持到成功
我們能夠成為理想中的那樣的人,之所以能忍受中間過程中的落差,是因為我們希望能夠以那樣的身份進行生活,我們希望成為努力的人,并做一些必要的改變
需要給騎象人提供方向,給大象動力,讓大象感覺更好并且更有信心,相信自己是能改變的,在面對挑戰時能夠感到相對的強大,把挑戰的難度降低,并且要有成長心態讓自己真正的強大起來
人類會忽略環境在塑造他人行為時起到的作用,只把對方的行為歸因于本身的特性,而忽略了他們所處的環境
很多事情看起來是人的問題,通常是環境的問題,不管角色是什么,多少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和約束
哈頓矩陣:用來預防風險和控制的理論,主要包括分析:人、物、環境;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后,這樣就能夠系統的分析事情的發生
有積極的習慣,有消極的習慣,如果有些積極的行為能夠自動的情況下出現,那會幫助他們加強積極的習慣,從而使改變變得可能
但是大的環境改變不會經常發生,但是環境中微小的改變也能影響到行為上的改變,所以調整一下環境也是對改變有幫助
改變除了環境上的因素還有精神層面上的影響,行為觸發器既有環境觸發器也有精神上的觸發器,兩者結合起來效果更好
可以對行為設定個精神上的投資,寫下來自己會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完這個,預先假想會增加做這個事情的概率,但是這個僅僅只對于自己做應該做的事情的時候,對自己根本就不想做的事情用處不大
因為如果你沒預先假想好,那相當于把控制權交給環境,如果預先想清楚自己在什么時候要做事情就能夠保護目標不被誘惑干擾到
行為觸發器需要足夠簡單而可見,這樣才能夠打斷人的日常行為,在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有用的,對于一些上癮很深的則不可一次見效
問自己:如果你要做到的話,請告訴我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開始做到?
減肥:除了正常的飲食,可以多喝兩碗湯,讓他們感覺自己吃飽了,這樣反而更能維持住自己的飲食習慣,從而更能控制好自己的食量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問自己:我們應該建立怎樣的習慣呢?應該怎么營造環境?我能夠做些什么呢?
扭轉環境+建立習慣的工具:列個清單,既能明確步驟,告訴最好的步驟和正確方式是什么,也能夠幫助自己避開盲點,能有助于列出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先指出目的地——加強認同感——團結大多數人付諸于群體壓力——樹立正確的榜樣
可以嘗試用“接近獎勵”的方式,每做一個自己期待的動作,就應該得到獎勵,獎勵每一個小的進步
需要用持續的正面的眼光來看待環境,學會尋找閃光點,并對“接近目標”進行獎勵,專注于自己的每一點小的進步,不要被騎象人關注到問題,要知道改變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夜成型的,需要有成長的心態
一旦開始了第一步,就會自我強化,越接觸某種東西,就會開始越喜歡它,可能一開始很排斥努力和改革,但是會慢慢接受,同時人們也不愿意被別人說是說一套做一套,一旦以新的方式開始改變了之后,就很難后悔,并且隨著改變的增加,自我認同也會強化,小小的不同,就會有滾雪球的改變
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標,有足夠的動力,也有支持的環境,那么改變是很容易的,改變見效都是因為騎象人、大象和環境達成一致,擰成一股繩了
通過給騎象人方向,給大象動力,創造有利于自己的環境因素,那么也可以推動事情的發展,讓別人也改變
對方不想改變:不要講道理,而是付諸于情感,把目標展示出來,并且引起共鳴,告訴他們不改變的后果會是怎樣的,并且試著去改變環境
排斥意見,說之前就是這么干的:可以先強調認同性,是不是有些是相同的一致的,并且找到一些對方的閃光點去復制繼續
感覺自己該做什么卻總是糾結的不斷分析:不要分析太多,要找到一個讓自己動起來的感覺,告訴自己要達到什么目的,讓騎象人分析去怎么達到,然后提供關鍵性的步驟,讓問題得到簡化
環境已經改變了,想改變以前的軌跡:先判斷自己是不是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讓自己不需要和大象較勁?可以設定一些觸發機制,想象自己改變的時間地點等具體情況,事先為自己做好決定,提供明確清晰的步驟來替代舊有的習慣
問題:
人們對改變無動于衷:是否存在認同性混亂的問題?可以考慮出售新的認同性,往新的方向去邁進,指明目的地,讓目標更加有吸引力,接著降低改變的門檻,使用社會壓力來改變,并且要確保改變的道路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我明天就改:縮小改變的范圍,其實今天就可以邁出第一步,如果沒辦法,請設立一個明天改變的觸發機制,讓他人對你的改變負責,告訴他們你在做什么請他們監督
總說“這是沒用的”:找閃光點,證明他是有用處的,一直尋找成功案例,去營造一些小的勝利來樹立信心,甚至可以構想出一種成功來改變態度,有些人可能覺得是有用的,可以自由發揮,不需要直接說出來
我知道怎么做,可我就是不做:光知道是沒用的,說明大象有問題,降低門檻,從堅持1分鐘開始,做小事來克服情緒,尋找一些新的路徑來解決問題,行為是有傳染性的,找一些人來和你一起改變
一開始人們很激動,一遇到難啃的骨頭就泄氣了:將目標專注于培養習慣上,當習慣養成后,行為方式就會改變了,還可以通過提醒大象已經進步了多少,做出了多少成績來鼓勵他們,還可以培養成長心態,告訴他們正在變得更好
改變的東西太多了:在它變得太多之前,縮小改變的范圍,開始培養成長心態,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總會遇到一些失敗,預先做好預期
說好了要一起改變,每個人都同意了,卻什么也沒有發生:那些通常沒有效果的改變,都是因為目標不夠清晰導致的,如果描繪出關鍵性的步驟,那么改變還是很容易的,還要記得掃清道路上的障礙,并且在改變的過程中找到閃光點,作為典范,并且開始復制經驗
結論:
如何改變?
1)給騎象人提供方向
a.尋找閃光點
b.復制成功案例
c.指出目的地
d.勾勒關鍵性步驟
2)讓大象動起來
a.找到感覺
b.尋求認同感
c.給自己人以信心
d.建立身份感
e.把改變的門檻降低
f.構建成長心態
g.讓你的人成長
3)構建環境
a.打破環境
b.改變環境
c.重視周圍的人作用
e.運用/借助群體的力量
f.塑造環境
g.形成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