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放寒假就和孩子一起制定了寒假的慣例表,使用了ipad里的一個軟件,包括洗臉刷牙,玩,做作業畫畫等等。
第一天,孩子覺得挺新奇的,動不動就打開ipad看看該做什么,并且按計劃進行,第二天,就感覺他有些漫不經心了,第三天晚上,按計劃是動畫時間,但是我注意到他在玩ipad里的游戲--捕魚大戰,因為有設定了睡覺的鬧鐘,我沒有提醒他,結果他把鬧鐘關了繼續玩游戲,一直到晚上11點,實在太困了,玩著游戲就睡著了。
當說到《正面管教》,很多人會覺得很難(光看書確實很難,有些人覺得太(tai)麻煩(lan),我干嘛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要專門花時間去上課,還要練習,孩子一開始還未必會配合。
就比如很多人說我,學了那么多,還是正面管教的講師,你的孩子不還是膽小內向?所以正面管教有用嗎?不適合現在這個社會吧?
首先,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假如孩子都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那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突然想到克隆人)?
其次,社會在飛速發展,如果我們按照現在的社會標準去培養孩子,等到ta25歲的時候,ta該如何去適應那時候的社會?
再次,給孩子貼了那么多標簽,是否意味著你就是一個完美的大人?
最后,父母不學習,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又指責孩子不負責任,不懂事,孩子是不是太冤了點?
而《正面管教》是否有用?我不知道所謂的有用指的是什么?如果讓孩子變“乖”,恐怕做不到。我只記得我的孩子問我:“媽媽,為什么老師不能像你那樣說話?”
我的伙伴的孩子(六年級)說:“媽媽,你變得更好了,我現在更愿意跟你說話了?!?/p>
再回到文章開頭說得那件事,第二天我跟孩子約談他玩游戲的事,我們重新調整了計劃,選擇了一個我們倆都能接受的方案——我跟他一起學英語(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會沉迷電視或游戲,就是因為沒!事!干!)
我學了《正面管教》,孩子并沒有變成完美的孩子,他依然會鬧情緒,一鬧起來也會打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我也不希望他變成完美的孩子,那樣會失去很多作為孩子的樂趣。
但是,《正面管教》讓我們能夠在不彼此傷害的情況下解決問題,讓我們都能感受到愛和歸屬感,并讓孩子有價值感。
其實,說白了,就是我不需要總煩心孩子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