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人生的長河中不斷的行駛,總有人和你同上車,然后她/他上車,他/她下車了,或是你下車了。
在這一路同行的路上,我們和那些同志行走的時候,從相識到相知,這期間會很多人碰撞,只有碰撞了你才知道是否這個人是可以一路再走下去的人。
之前在買車的時候就遇到這樣的問題,認識這個朋友有三年了,但是沒有怎么一起共過事情,但是在我買車前的一年,交集比較多,也就相熟了。原來提出要買車,他也是積極參與。其實很開心,有一個朋友能夠這么的對待你。
但是后來在準備買車的時候,這個朋友就提出了很多建議,作為一個女生,的確是自己不太懂,我也是懶得自己去學習,什么樣的車更佳適合自己,只是報了一個價格區間,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
我記得那個時候是冬天,要過年,從12月份到過了年三月份,這哥們一部車也沒有幫你找到,當你找到的車,他也會提出很多不適合的建議,這件事情到最后就是一直拖了小一年,自己去把車店提了輛車,先開著。
這件事情,雖然沒有太在意,畢竟有時候他也是陪同我去看車,但是每次一進到車店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車太大了,這個車性價比低,這個車你要買了,你的壓力太大了。。。等等,這樣的話一聽貌似是對你好,也就沒有太在意。
后來因為自己做了一個項目,這個朋友積極的想參加,那就參加吧,畢竟是下級代理的模式,給出了他免費的代理權,剛開始還是勁頭感覺十足,當產品一上線,和市場一碰撞,反而就開始不斷的認為產品不好推,說自己需要錢,那我說OK啊,你可以再做些別的啊,但是他還是不斷的再這個過程中,提出了很多不用動手就來錢的事情,有時候事情比較雜,多的時候,就直接回敬一句“你現在看不上這一分錢,三月之后,你還是一分錢也沒有”。這哥們就會直接來一句“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的餓。”我也就真的沉默了。
后來再思考這個朋友的模式,一直就是懶散慣了,自己做點廣告業務,也是朋友介紹,從不自己去開拓業務,但是一直到40歲了,還能這么堅持著,也算是有人緣,但是總是會斷糧。和他相熟的那一年,最多聽到的話就是“我需要錢”,“我討厭現在的所以一切。。?!薄?/p>
原來還帶著同情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事情和人,但是后來發現認識他更多的朋友以后,才知道他對所有人都會像“祥林嫂”一樣的絮叨自己的不容易,但是又不踏下心來鉆研自己的業務。
說白了就是喜歡別人給現成的。自己不用動手,更加不愿意去學習。
經歷過幾次事情以后,我認定他是一個好人,但是我認定他不是我的長久走下去的朋友。
從買車上,他在主動接手這件事情上,就沒有做到從一而終的完成,在他的眼里沒有合適我的車,也沒有完美的車,什么車都是垃圾,無形中你的重復選擇和思考就浪費了極大的時間。請記住,這個世界上能給你提出問題的不一定是為了你好,本質上是在浪費。
思維方式不同,真的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模式,社會地位,發展速度。
去看那些成事的人,你才知道他們必然是靠譜的,做事情一定是有結果的,不一定結果是多么完美。
請接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惡”不值得同情,可以憐憫。因為同情代表你也會被同化的。請管好自己的心。
他雖好人,但并不是我的同行人。
歡迎留言說說你遇到的那些朋友的故事,
我們并非心狠,只是心是脆弱的,需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