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是我第二次走進小胡楊雙師課堂的日子。“一回生、兩回熟”本來應該上得得心應手的課,結果卻并不令人滿意。
為了上好課,我幾乎每天都把教學過程和課件過濾一遍:圖片要清晰,字體要清楚,過程要細致,分析要到位,特別是對于基礎薄弱的孩子來說,找準他們學習的起點,更要抓住他們的“最近發展區”,保證他們聽得懂、學的會、記得牢。
周末接到通知,說上課時間調整為10:10-10:50,算算時間,我正好可以上完學校的兩節課,再去會議室打開電腦,一切都沒問題的。
按照老習慣,我下了課之后,背著全部裝備(筆記本電腦、鼠標墊、鼠標、數據線、手機、充電器、講義等)到會議室,打開燈光,拉開窗簾,開啟熱點,登陸CCtalk。等待小胡楊老師暖場之后,由我授課。
我開啟直播后,突然發現今天等待上麥的班級比較少,想著可能一會兒就多了,課堂繼續進行,和孩子們簡單的問候之后,我開始今天的課,圖片引入——發現信息——出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堂總結——鞏固練習。其中有4個環節我都設計了與孩子們的互動,計劃至少邀請5個班級的孩子視頻通話。計劃趕不上變化,當我要邀請班級上麥時,卻發現沒有備選對象,不得不假象著孩子們就在我面前,他們和我一起讀,一起想,一起分析。
時間一分一秒一分一秒慢慢地走過,還是只有我一個……
突然看到一個班級賬號,我像發現了救命稻草,立刻邀請,孩子們的表現相當精彩,心中不由得為他們點贊!結束視頻后,再也沒有看到他們的頭像,不知道是出了什么問題,是設備的問題,還是對我的課堂失去興趣,心中不免忐忑。
一直到鞏固練習環節,我還是一個人在唱獨角戲!不,不對!我突然想到,還有很多班級在線,他們可能沒有視頻設備,不能上麥,但他們一定在認真的聽著我的分析和講解,想到這里,我又鼓起了十足的精神。這時,王艷著老師發來信息說,下面不是有兩個舉手的嗎?你試試邀請一下呀!就算不是班級也沒關系,結束視頻就行了!對,試一試,一個是“游客”,上節課就曾邀請過,邀請失敗,另一個是“yuli”,不像正規的班級賬號,于是,我全部邀請視頻,三秒鐘的等待之后,第二個賬號視頻成功,居然出現了一個班級的孩子!我如獲至寶!和孩子們一起讀題,分析題義,列出算式,計算得數,確定單位,最后根據余數和題目實際情景,判斷商是否加1。
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感覺,真好!
課后,我們分析班級少的原因是,1.第一次調整上課時間,老師們還不適應。2.新疆大面積停電。
通過今天的這節課,也給我一次獨特的經歷,讓我切身體會到缺少互動的課堂是沒有生機的課堂,缺少學生的課堂是痛苦的、令人窒息的課堂!
孩子們,我的課堂不能沒有你!讓我們下次如約相見,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