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對我來說,最大的感恩之處是,可以給予讀者,給予陌生人一種可參考的生命體驗。我喜歡為靈魂的悲傷和困惑所寫下的文字,喜歡有真情實感的、關注生命本體和當下時刻的、有某種超越性的文字。——安妮寶貝(慶山)
最近沒怎么寫文,感覺到了一定階段,需要通過閱讀來給自己充電,否則無法保證有效輸出,但不久前發生了一件讓我非常感動的事情,讓我必須提筆寫一寫。
前段時間,一位名叫行云的讀者在偶然讀到我的文章后,感覺我的文字還比較積極向上,能給人一些正能量,就問我能不能用語音朗讀的方式上傳到喜馬拉雅FM。
我當時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來簡書碼字快一年時間了,雖然閱讀量和一些大牛、大V相比完全不值得一提,但是敝帚自珍,39篇文章9萬多字都是自己花了很多心思寫出來的,哪怕只能得到一個人的認可,我也是非常高興的。
我很快回復了行云,第二天,她就把錄好的音發給我,讓我試聽。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文字有一天會以這樣一種聲音的表現方式呈現出來,這種感覺新鮮又奇妙。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事物,能讓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產生心靈的共鳴,那一定非文字莫屬。
記不清是什么時候開始對文字感興趣,只記得很小的時候偶然翻到一本小人書,是雨果的《笑面人》,我當時還不識字,就讓媽媽給我念,媽媽以為我年紀小聽不懂,但是我居然聽懂了。
當我聽到里面的男主角關伯倫被公爵小姐一封勾引他前去赴約的信迷得失魂落魄時,我氣憤極了,也為深愛他的女主角蒂而擔憂,最后,聽到關伯倫抱著死去的蒂走向大海殉情的結局時,我更是哭得稀里嘩啦的。
之后,我便迷上了文學,中學時熱愛浪漫主義風格的經典名著,床頭邊總是放著兩本書,一本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一本是達芙妮杜穆里埃的《蝴蝶夢》。我癡迷于書中大段大段的人物內心獨白,感嘆作者豐富細膩的感情,更感嘆能用如此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來。
雖然我愛閱讀,但碼字又另當別論,對于我來說,寫作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寫作的過程中,我時刻感覺到自己想象力的匱乏與局限,一直特別羨慕那些文采斐然的人,寫文章一氣呵成。
而我在寫作之前,總要構思鋪墊好長時間,很多文章就在這種漫長的等候中難產了。我的簡書私密文章有將近100篇,很多都是寫了一個開頭就再也寫不下去了。有時突然腦海里迸發出一個靈感,但真正下筆卻又發現難以表達。
所以,很多時候,我的寫作就會演變成一場與自己的對抗,與自己的智商較勁,和意志較勁,還要和內心深處的悲觀、焦慮和自我懷疑較勁。
既然如此虐心,為什么還要寫呢?其實,初衷只是想記錄一些心情,一些想法,盡可能給將來的自己留點什么,讓我能在若干年以后記得那時的自己。當然,我沒那么清高,我也很想吸越來越多的粉。
但是,寫作一年,最大的收獲卻在于讓我發現了一個更大的世界,認識了許多朋友,比如簡書作者湘偉姐,我在看了她的文章后很受鼓勵,加了她的群,今年5月,她來蘇州,我們見面了,一起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天。
活力四射的湘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會在經過一個素不相識的老太太旁邊,由衷的贊美老人“你好美”。她走在拙政園邊上的小弄堂里,也會時不時發出“天好藍,景色好美”的驚呼,讓人覺得她特別率真可愛,心情也不由自主被她感染。
其實,我是一個挺悲觀的人,有時自我價值感很低,所以我特別珍視別人給予我的每一次肯定,我發現湘偉姐就特別愿意給人以肯定,“太棒了”是她經常說的,聽多了真的會有那種“哇,原來自己真的挺棒的。”感覺。
簡友行云這次把我的文章搬到了喜馬拉雅上,對于我而言也是意義非凡的。其實一開始,我自己有點膽怯的,因為我覺得還有很多人都寫得比我好,而且當我發現行云真的是花了很多功夫在用心錄,甚至她還告訴我有時一篇文章要錄五六遍,更是讓我誠惶誠恐。
我有時聽著自己寫過的文章,想著某段時間里發生的那些事情,甚至還能回憶起當時寫作時的心情,感覺非常奇妙。行云說她的朋友聽了也感覺不錯,一定讓她堅持下去,這也給了我很多力量。
我嚴重同意作家周國平的這句“我寫作從來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只是為了安頓自己。”我想對于一個內心戲比較足的人來說,還有什么比寫作更能達到“與自己對話”的效果呢?!
每個人都是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生存著的,寫作能讓人時刻保持警醒,看到自己的內心成長歷程,看到自己曾經為了生活怎樣的糾結過,痛苦過和迷茫過,如果偶然還能投射到另一個人的心里,讓他(她)知道自己在這個世上并不孤獨,有一個人也在經歷他(她)所經歷的,那就可以算作意外收獲了。
End.
(圖片來自“有備而來的路人甲”,文字版權歸本作者。)
已經花了99%的時間讀完文章的你,一定不介意再花1%的時間為我點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