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主要介紹內容:Java 在加載時,static 代碼塊執行順序;創建實例對象時,non-static 代碼塊、子-父類構造器和成員變量初始化的執行順序。
執行順序(子類繼承父類):靜態代碼塊 --》默認初始化 --》父類構造方法 --》顯示初始化 --》非靜態代碼塊 --》子類構造方法
執行順序(單一類,默認不考慮 Object 類):靜態代碼塊 --》成員變量默認初始化 --》 成員變量顯示初始化 --》 非靜態代碼塊 --》構造器
總結
- Java 類在加載時,就是執行靜態代碼塊,加載完成;成員變量默認初始化;接著成員變量顯示初始化;非靜態代碼塊執行;構造器執行
- Java 一個類只會加載一次到 JVM(Java 虛擬機) 內存,所以靜態代碼塊只會執行一次
static 代碼塊
- 在類加載內存時,執行代碼。只會執行一次(因為類只會加載一次),以后無論創建多少實例對象都不會在執行
// static 代碼塊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tatic-code-part of parent");
}
構造器
- 創建實例對象時,先會調用本類的構造方法。
- 當子類繼承父類時,創建子類實例對象,會先調用子類構造器,但子類構造器第一行是隱式
super()
,隱式調用父類無參構造器(當然也可以自定義調用父類的各種構造器),所以會去執行父類的構造器
// 子類構造器,隱式調用父類無參構造器
Sub() {
// super() // 隱式調用父類無參構造器
System.out.println("Sub " + num);
}
non-static 代碼塊
- 在創建實例時,執行代碼。每創建一個實例對象,就執行一次
// non-static 代碼塊
{
System.out.println("code-part of parent " + num);
num = 9;
}
成員變量的初始化過程
- 成員變量初始化分為 2 步:
說明:成員變量的 2 步初始化都是在創建實列對象時進行的操作- 第一步:稱為默認初始化,int 類型默認初始化為 0、Boolean 類型默認初始化為false ...
- 此步,在靜態代碼塊執行之后,父類構造方法之前執行
// 成員變量 int num = 9 // 在創建對象時,先進行的操作為 num = 0
- 第二部:稱為顯示初始化,即對成員變量的賦值操作
- 此步,在非靜態代碼塊之前,在父類構造方法之后
// 成員變量 int num = 9 // 在創建對象時,默認初始化完成,再進行賦值操作 num = 9
實例驗證
- 創建子類
- 成員變量、靜態代碼塊、非靜態代碼塊、構造器、普通方法
- 創建父類
- 成員變量、靜態代碼塊、非靜態代碼塊、構造器、普通方法
-
注意
- 靜態綁定:通俗講在編譯時期確定,靜態方法、靜態和非靜態成員變量、構造器、方法作用域
- 動態綁定:通俗講在執行時期確定,只有普通方法,所以只用普通方法存在多態
- 驗證
- 代碼
// 測試類 class Model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 new Sub(); System.out.println("---------------------------"); new Sub(); } } // 父類 class P { int num = 2; // 構造器 P() { // super(); 隱式調用 Object 的構造器 System.out.println("Parent " + num); show(); } // 普通方法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con-Parent " + num); } // 非靜態代碼塊 { System.out.println("code-part of parent " + num); num = 9; } // 靜態代碼塊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tatic-code-part of parent"); } } // 子類 class Sub extends P { int num = 3; // 子類構造器 Sub() { // super(); // 隱式調用 P 構造器 System.out.println("Sub " + num); } // 普通方法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con-Sub " + num); } // 非靜態代碼塊 { System.out.println("code-part of sub " + num); num = 4; } // 靜態代碼塊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tatic-code-part of sub"); } }
- 執行結果
hello world --------------------------- static-code-part of parent // 1. 父類加載時,執行靜態代碼塊 static-code-part of sub // 2. 子類加載時,執行靜態代碼塊 code-part of parent 2 // 3. 創建子類實例對象時,執行父類非靜態代碼塊 Parent 9 // 4. 執行父類構造器(父類對象成員變量已完成 2 步初始化) con-Sub 0 // 5. 這是父類構造器調用 show() 函數(子類重寫,即用的是子類的 show(),固成員變量也是子類的),此時子類成員變量,只完成默認初始化 code-part of sub 3 // 6. 父類構造器執行完成,子類成員變量完成顯示初始化,子類的非靜態代碼塊執行 Sub 4 // 7. 真正的子類構造器執行 --------------------------- // 8. 再次創建對象,靜態代碼塊不會執行了 code-part of parent 2 Parent 9 con-Sub 0 code-part of sub 3 Su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