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閱讀第九章生物學流派,看到兒童氣質與學校教育時,我們會想什么氣質特點的兒童在學校表現最好?書中說兒童在學校表現如何,部分地取決于學習環境對這個兒童的期望和要求與這名兒童的氣質相適應得如何。我已經教了近二十年書,在實際教學中,保持課堂秩序是一名老師的權力,當教師遇到潛在的影響課堂秩序的行為時,他們必須迅速對這種行為作出反應。低適應類型導致教師不能接受兒童的行為,而一個模范學生的氣質包括注意范圍廣、適應性高和低活動性。師生之間的相互交往的質量與這種適應直接相關。通常所說的差生,往往是易分散注意和注意力專注性低、高活動性的,這容易引起老師的批評。作為老師對這一類的兒童更容易采取懲罰、強迫的管理方法。
? ? ? ?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促進每一個兒童的發展,并尊重他們的個性。當兒童感到他們被作為獨立個體來對待時,焦點從被指責轉向被支持,兒童會感到不用擴展能量來保護自己,而傾向于考慮改變和解決問題。因此,我覺得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考慮到兒童不同的活動要求。集體活動課程讓愛社交的兒童有出頭露面的機會,個人自由活動可以讓安靜的兒童安心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且為難以約束的兒童提供自我約束和調節的時間和空間,否則他們會因不守紀律而總是處于受批評境地。其次,對不同兒童要采取適當的批評方式。由于兒童的敏感性不同,可塑性不一樣,教師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批評方式。特別是對敏感的兒童,不易在公開場合批評他們,否則會讓他們在同伴面前抬不起頭來,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