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手正
陌生人,你好!我是吟正!
唐朝時期,在京城的一個賭房,有這一則故事!
一個叫王二的大漢,因嗜賭成性,輸光了幾乎所有的家財,這一天,我們這位二爺,拿出了剩余的家當,去酒管喝了點小酒,又沖進了堵房,和往常一樣,輸了個精光,可這一次二爺借著酒勁,撈起胳膊,上言道:此手臂,價值何許? ?眾人驚愕,此時堵房的大掌柜兼一打手正(打手名正,故:打手正)“十貫錢,可也”大掌柜脫口而出“二爺,若是贏得,十貫錢歸你,若是輸得,留下一手臂則已,不知二爺,意下如何?” 二爺心里猶豫了一下,周圍的人群也開始起哄,舍不下面子,二爺應了! 可惜二爺也敗了!
此時打手正,喊了幾個人綁住二爺,舉起了二爺的右臂??纱蚴终臼且幻犊?,有仁慈之心,又可愿賭服輸,于是再三斟酌,決定砍下左臂即可!二爺見狀大聲反抗,可惜嘴被封住了!又是一條血淋淋的手臂被掛在了堵房的屋頂之上以示眾人!
? ? ?可是打手正并不知道,我們這位二爺是一個左撇子!因為失去了勞動能力和所有的家產,不久就餓死街頭!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你是打手正,你該如何選擇? 二爺,不因你而堵,卻因你而死?
古人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如果我偏愛吃魚,而不愛吃熊掌,該如何選擇?(有人說取熊掌而賣錢,這完全是一種抬杠。好吧,我把場景放在:如果熊掌和魚都在酒桌呢)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如果一切問題都如此簡單,我們又怎么會有那么多選擇困難呢?再此可否加上個人偏好,如果可以,我們又如何知道他人偏好呢?
其實 打手正的例子如父,如母,如師,如兄! 我們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揣摩,卻不能絕對!
好了,今天就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