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3月15日,備受世界矚目的人機大戰在韓國的首爾落下帷幕,最終以總分4:1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這一場人類史上最巔峰的人機對決最終以人類失敗告終。同年的5月27日,人類圍棋棋手柯潔在與人工智能機器進行圍棋對決中,用盡全部腦力與戰術,仍然一0:3的比分慘敗。這兩場比賽的結果引發我們思考這樣的問題:人工智能對于人類,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呢?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毋庸諱言,人工智能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提出了非常尖銳的挑戰。我們都知道,科技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正如汽車的發明顛覆了傳統的馬車行業一樣,人工智能的發展同樣也將顛覆許多行業。網絡也很多文章在轉發說AI將會取代傳統保險代理人,甚至馬爸爸也發話說馬云說:“保險銷售人員會被大數據取代。過去的規?;?、標準化,都是工業時代的保險,不是技術時代的保險!”。那究竟我們作為700萬保險代理人中的其中一名,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 ? ? 人和機器的根本區別是:“能否愛人”,這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愛”的能力。人類從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群體有機體,正因為人類不可能單獨生活,所以才有了家庭,社會。在李開復《AI.未來》中說到,人工智能機器的全面上崗,人類就業則阻礙重重。但是卻再次認同人類獨特的能力,包括未來能夠與AI結合或不能被AI取代的工作,都是在人類情感領域占比很大的工作。下面我們看看書中對職業被AI取代的速度四像圖。
體力勞動者
腦力勞動者
越是低技能,結構化的工作越容易被取代,高技能,非結構化的是最安全的。作為理財顧問或保險代理人在結合區中的工作,大部分的計算和體力性質的工作已經可以由機器完成。正如我們現在不用去進行陌生拜訪,我們僅僅通過公司的網上服務平臺,微信和互聯網的各大平臺,進行客戶的吸引,轉化和一些售后的服務理賠,但是很多關鍵的社交互動部分卻難以完全自動化。機器自動化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工作成為客戶的社交接口,幕后的優化工作交由機器完成。現階段保險產品的多元化,讓保險本身變得越來越復雜。并且對代理人的要求更嚴苛。在未來我們可能會面對很大的挑戰和變化,我們可能會發生很多形式上的改變,或許我們不再服務于保險公司,收入不再是來自于傭金。我們會提供更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給客戶以作為收入的來源,在發達保險市場逐漸由傭金模式轉為由客戶付費模式。一些較為簡單地段的服務我們交給智能機器,但更個性化的服務和人性交流會成為未來高端客戶群體的主流。
? ? ? 未來已來,即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才能夠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科學的利用人工智能,還需要我們立足于實際,進行更加深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