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道的發展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從7世紀中原引入佛前供花,到15世紀立花的出現,再歷經幾個世紀的發展,已經形成很大規模。
"立花"是池坊學派所創,由儒家五常的思想發展出來,仁義禮智信,以7-9枝花材構圖,以綠葉相配,代表真理的主枝通常先非對稱的伸向左或者右方,彎曲到中心對稱軸上,具有各自象征意義的其他枝干從中心伸出,立花的整體造型展現了整個宇宙的縮影;"茶花"起源于十六世紀茶道的一部分,小巧精致,只需要小的花器和少量的花材,與茶道其他的元素相比,具有生命鮮活的特點,體現了生命與枯萎的對比,讓人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投入花"一般將少量花材,傾斜投入深容器中,相對比較自由隨性,容易模仿;"文人花"具有中國學者或畫家的格調,通常是琴書畫都出類拔萃的文人所創,拒絕呆板;"生花"用少而精的花材,表現植物自然的形體美,色彩美和組合美,強調簡潔,真實,優雅,通常是三枝花材三角形構圖,象征天,地,人的和諧思想,花的格局由野花上升到佛前供花,重新賦予花新的生命意義;"盛花",無論東西方花材皆可使用,將花材用劍山排列于淺盤中,是現代插花藝術的主流。
"道"是事物運行的軌則,規律,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花道則通過花這一具體的事物,去領悟"道"的含義。道學滲透到藝學的所有方面,使人具有自然主義審美,追求真善美,激發藝學的創造;通過學習藝學,可以從中入門,領略到道學的概念,逐步去參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法則,延伸到其他各個領域。
這是學習花道以來的一點概念,還是有點模糊,敬請老師指正。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