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斯嘉麗的女人們:<飄>與女性粉絲》
? 或許,你是通過一輩子只寫這一本書的亞特蘭大的瑪格麗特·米切爾開始接觸《飄》的;也或許,你是通過費雯·麗那妖艷的紅唇和克拉克·蓋博那性感的臂膀開始了解《飄》的;抑或許,你是通過大街小巷里的海報、明信片、來往行人身上的T恤或包包等紀念品開始注意《飄》的。而我,卻完全是通過《斯嘉麗的女人們:<飄>與女性粉絲》這本集故事與研究于一身、容美好與感動于一體的著作開始認識《飄》的。
? 《飄》,別名《隨風而去》,出版界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好萊塢有史以來人氣最高、最受好評的電影之一的原著,以其他作品所沒有的方式融入了世界文化。而《斯嘉麗的女人們:<飄>與女性粉絲》這本書,研究的便是《飄》是如何融入世界文化的,以及它為何能夠融入世界文化。
本書的作者,海倫·泰勒女士,既有超強的講故事能力,將每位普通讀者或觀眾與《飄》的各種情感糾葛娓娓道來,非常打動人心,又有非凡的邏輯判斷能力,將《飄》中的男性角色、女性角色、演員、奶媽等剖析得格外透徹,將之與三K黨、黑奴等關系辯駁得頭頭是道,特別引人入勝。她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通過寫信這種暖心的方式,收集世界各地的《飄》迷們與這本書或這部電影之間的愛恨情仇,在那個互聯網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讓大家能夠共享《飄》所帶來的一切歡樂與淚水、幸福與痛苦。不過,我們一點都不需要擔心,這本寫于1989年、《飄》的作者去世50周年之際的書如今看來是否過時,因為“舊書總能讀出新意,而新書卻充滿陳詞濫調”。
本書既讓我看到了《飄》迷們對它的癡迷、狂熱以及無與倫比的愛——這不僅是他們看過的最長的書、最長的電影,而且是他們看過次數最多的書籍與電影,也讓我了解到《飄》的女主角斯嘉麗(原名“潘西”)與《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原名“佩吉”)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還讓我明白了,一部優秀的、成功的作品,不僅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還能引領一種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飄》甚至拯救了它出現的那個時代。雖然我們偉大的祖國和2000多年的中華文化讓我們并不缺少這樣的鴻篇巨制,“紅學”經久不衰的魅力也一直是我們心中無可匹敵的驕傲,但遇到《飄》這樣的作品,依然讓人不可抑制地身心蕩漾。看完這本《斯嘉麗的女人們:<飄>與女性粉絲》之后,我無比激動地翻出了上學時期購買的那本厚厚的英文版的《飄》,準備去領略一下斯嘉麗的“妖魔”,感受一下瑞德的“風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譯者,王安娜女士和蔣鳳英女士,同為粉絲,她們與海倫·泰勒一樣,對《飄》有著相同的熱愛;而同為女性,讓她們更能體會和把握住海倫·泰勒那優美、流暢而又細膩的文風。作為大學教授和外語學院的院長,兩位譯者不遺余力地細心打磨這部誠意之作,而幸運地作為本書的編輯,我想要在此向二位老師表達深深的敬意與謝意。有了她們的努力,我才能在審閱這部對世界知名小說的研究性著作時,仿佛在閱讀一篇篇曠世散文。
對我來說,無論是女性作者還是女性譯者,相較于男性而言,她們更能引發我的共鳴,得到我的崇拜。無論是寫下《飄》的瑪格麗特·米切爾還是著有《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斯陀夫人,抑或是將《傲慢與偏見》等六部世界知名的作品留給后世的簡·奧斯汀,這樣的女作家在中國真可謂鳳毛麟角。而對于講英語的國家里諸如“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親愛的,我一點兒也不在乎”等這類婦孺皆知的流行語,如果要找到相同的經典,我能想到的,不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是魯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各位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讀者朋友們不妨也想一想,在我們浩瀚的書海中,又有多少曠世名片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呢?因此,對于這本由女性作家撰寫的研究另一位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主角并且由女性翻譯出來的《斯嘉麗的女人們:<飄>與女性粉絲》,我真的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情。
或許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我也隨心而動,忍不住現在就要跟大家分享書中的幾個段落:
一位《飄》迷曾以幽默的口吻講述了她子宮切除手術后在醫院休養時的經歷:“我正讀得入迷,直到聽到其他病人的呻吟聲,我趕快用手捂住了書名(Gone with the Wind),因為病人做完這種手術后,特別怕‘風’(wind)。”
相較于其他女性角色,斯嘉麗的人生囊括了許多女性的遭遇——肉體與精神的空虛、喪親之痛、愛情遭拒,這些都是女性人生中典型而又普遍的經歷。作為女兒,她叛逆;作為妻子,她結過三次婚;作為母親,她并未盡職盡責;作為朋友,她粗心大意;而作為家園的守護者,她可稱得上是一個勇敢的“女斗士”。
瑪格麗特·米切爾最先寫出了小說的最后一章,而第一章卻是最后寫的。她總是極力否認這部小說會有續篇,并且拒絕透露故事最后的結局。她習慣于回復來信者說,“對于他們最后會發生什么,我也沒有明確的概念,這將由他們的最終命運來決定。”
好了,您說我這是斷章取義也好,說我這是管中窺豹也罷,于我而言,這幾段內容只是《斯嘉麗的女人們:<飄>與女性粉絲》一書中的“幾塊磚”而已,更多的美玉、璞玉、妙玉,都在等待您的慧心慧眼,去一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