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ine 澳洲 七年級的感悟:
我覺得交朋友隨著年齡增長還是一路交一路丟的。隨著自身身心靈和經濟條件,思維方式改變而更換。我們一幫高中同學在二十歲三十歲的時候都沒啥聯系,因為沒有微信。現在奔五了,孩子們大了,有時間瞎逼逼了,都跳出來了;所以也跟心態有關。二三十歲的時候多要考慮事業,覺得人脈重要。現在奔五了就又覺得純真友情重要了。
? ? ? ? 至于說回到小朋友所謂的朋友圈,我在澳洲的感覺是,孩子的朋友圈是父母的素質和朋友圈決定的。我們女兒學校的同班同學,家里有極其富裕的,買私人飛機和游艇的;也有家庭條件不好的;上了五年小學;我發現女兒最終和有錢人的孩子從沒一起玩過;最終交下的朋友是和我們家庭條件相似的;生活方式相似的,因為這樣孩子們才有共同話題聊。
? ? ? ?在澳洲,很多貴族獨立學校的家庭,假期就全家世界游或者孩子們約了世界游了;國內的孩子大多就回國各找各媽了。所以等回到學校,聊的話題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最后并不能容到一個圈子。但是并不代表國內孩子自己的圈子不好。現在留在澳洲的留學生們,自己圈子里做事都互相幫襯,也很好。
Joyce-上外-7年級:
? ? ? ?@Francine 澳洲 七年級?非常中肯,確實是人生的不同階段感受和感悟會不同,每個階段關注的點會不一樣吧。孩子交朋友和成人交朋友有其相似的地方,環境相似、條件接近,確實會有更多共同的話題。不是同一個圈子的人,勉強融入自己難受,相信對方可能也會不舒服吧,完全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