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早上七點
三歲看老,為什么能三歲看老。有一個在我家補課的小女孩兒,寫作業前往往先吃點兒東西,東西吃完了洗洗手,把垃圾扔掉。坐到課桌前先在抽屜里找書,找到之后東跑西串找筆,找不到還會跟旁邊的小男孩兒斗嘴。寫不到兩個字就會覺得口渴,有茶就下樓倒,沒茶就等著燒,終于收拾停當,拿起筆寫兩頁,別人該休息了,她也跟著休息了。不是說這小姑娘學習不認真,也不是她多么心浮氣躁,她就是屁事兒多。這毛病改不了,一輩子也拔尖不了。
你可能覺得我說得不對,萬一她就好全校第一,成績猛增,完美逆襲,飛黃騰達了呢?我告訴你,不的。今年我二十歲了,我就是曾經的她。我做事磨磨唧唧,拖泥帶水,到了大學也沒在班里拔過一次尖。我一直困惑為什么別人學習我也學習我就是成績不好。現在我知道了,因為我屁事兒多。生活就需要一面鏡子,當我看到她的時候才知道磨嘰是讓人多么不順眼。去圖書館學習,先在寢室洗臉收拾書二十分鐘,路上慢悠悠走十分鐘,到了在書包里摸索五分鐘,去上趟廁所,回來開始玩手機。然后回來,繼續收拾十分鐘,路上十分鐘……
每次父母罵她的時候她都有理有據:那我吃完東西不能不洗手啊,那我渴了不能不喝茶啊,那我鼻涕出來了不能不擦啊。然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抹桌子,擦板凳,斗嘴,擦鼻涕。她的反駁似乎很有道理,大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協助她改掉磨嘰的壞毛病,好像她的瑣事就是比別人多。
是的。可即使理由再充分,結果都是你沒有別人強,別人三分鐘做完的事情你五分鐘才做了一半。我們的一切都被磨嘰毀了。
很快她就會像我一樣,磨嘰到初中,磨嘰到高中,磨嘰到大學,她每天和別人一樣忙碌,甚至比別人更忙碌,可她從來沒有比別人多些什么成就出來。于是乎,青春就這么在磨嘰中耗盡了。所有的人都以為她很努力,她每天去圖書館,她每天不逃課不缺課,她的努力,有目共睹。可成績從來不是取決于你每天去的地點,即使在圖書館,玩手機依舊學不到東西。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當看到比我們更磨嘰的人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自己的磨嘰有多么可恥。和同學合作,2號該交的稿子她2號晚上才寫,讓我這個在1號晚上開始匆忙補的人很頗為得意。
小時候常聽我爸對外人夸我,說我不寫完作業是堅決不睡覺的。可他忘了,我是到了睡覺前才會開始寫,假期末尾了才拉開書包拉鏈。我是個好孩子,因為按時完成作業,奉老師的要求為圣旨,可我從未提前或者多完成一點兒。
對于怎么對磨磨唧唧愛拖拉的孩子進行說服教育我并不在行。我就是一個因為早年養成拖拉的壞毛病而深受坑害的人。將壞毛病扼殺在搖籃里當然是好,可就像我們不知道怎么幫別人一樣,父母當初也可能不知道怎么幫助我們。當自己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壞毛病之后就該靠自己改正它了。
還是那句話,生活是一面鏡子,也許你只是需要一面鏡子。就如我遇到了那個比我更拖拉磨嘰的女同學,我就再也不拖稿拖作業了。也許你只是沒看到這世上比你更磨嘰和跟你一樣磨嘰的人。當你看到了,你就會為自己感到羞恥。
手機上有一個軟件叫我要當學霸。當很多真正的學霸在刷題的時候,學渣在刷我要當學霸。查看我要當學霸里的動態,用番茄時鐘計時,這是一個很好的娛樂軟件,里面可以傳紙條可以聊天,可以簽到發動態參與話題。起了“我要當學霸”這個名字就是給很多學渣一個不卸載此軟件的理由罷了,沒了QQ,沒微信,依舊可以和心愛的人互相關注,就是靠的這個。
看到一個好朋友發的朋友圈,發了一張手機截圖,主菜單上滿滿地排列著各式學習軟件,配字說:“我就不信我一直輸”。那我告訴你,你會一直輸,而且在輸的同時還玩廢了一部好手機。
好些高中生在高考前給自己的手機換上了勵志鎖屏,一句句口號把教室都照亮。手機里已是各種學習資料不說,還和同學相互鼓勵,“加油”“好好學習”。蒼白無力地自己聽多了都心煩,可其實呢,我們不過是換了一種寒暄的方式,換了一種裝飾的風格,就像過圣誕節要掛彩燈要說“Happy Christmas”一樣。你問我為什么這么深刻,因為我批判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就是那個對所有口號鼓勵有些天生抗體的人。高考倒計時的時光里,我有一次被噩夢驚醒,夢見自己高考落榜了,本沒我成績好的同學都考上了。當時有濃郁的雞血脅迫我起床學習,可那時是半夜,被窩外面太冷了,我就壓制了自己的向上心,第二天還嬉皮笑臉故作幽默跟同學講了我壓制自己學習欲望的事。
很多人在拖拉了重要的事之后用“心大”來寬慰自己,好像自己真的是遇事冷靜泰然處之的心大者。其實呢,你知道不知道,在一個新詞剛剛出現的時,很容易由褒義變貶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