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熱播那會兒,有個橋段我印象特別深,攝制組安排爸爸和孩子們用玉米土豆這些農產品去交換一份大禮物,送給村里老兵。爸爸們開始時候覺得這不太現實,幾分錢的東西換回禮物,沒誰這么傻愿意交換吧,純靠刷臉也有點跌份兒啊?于是大家心里惴惴不安地上路了。
一開始只能用土豆玉米加上懇求幫助換些小物件,一瓶水,一個紀念品都萬分感激人家。有了這些小東西,爸爸們再用自己的明星效應為這些小物件增加溢價,然后換更好的中等價位的物品,爸爸們換到了物品漸漸地膽子大起來,加上自己的影響力,他人的幫助就能換最初想象不到的東西,一臺冰箱,一個鉆戒,一塊手表。換回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事情又是這樣一點點發生的。
從不值錢的農產品到小商品,再到中等價位物品,最后到貴重物品,用手里的東西交換更想要的東西,一點點增加籌碼,最后換到驚喜。如果沒有這樣一步步地交換,即使有明星的影響力也不可能一步達成,那無異于明搶了。
前兩天王健林那句“先定一個一個億的小目標”刷屏朋友圈的時候,我好奇王健林的發家歷史,于是搜索了一下。
雖然預先知道結果,但是了解過程還是震驚不小。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去部隊當兵,在部隊升到排長,轉而有機會進入軍校學習,有了學習經歷轉業后進入西崗區政府辦公室擔任副主任,然后他嘗試進入政府下屬企業工作,承包了當地棚戶區改造項目,賺到了第一桶金。慢慢在居民改造項目中嘗到甜頭,建立了知名度。又在北京貧困區改造中,承擔當時看來風險極大又不賺錢的項目,大膽創新不僅賺了錢還一舉走出大連進軍北京,此后萬達布局商業地產,在全國開辟萬達商業地產模式,直到現在成為中國首富。
當初在西崗區辦公室的王健林,一定無法預料到今天的成就,但是他能夠預料到下一個小目標要用手中什么去交換。和戰友的交情換回了項目指標和銀行貸款,在遼大學習經營管理的經歷換回了那個年代稀缺的經營才能,這些加在一起換回棚戶改造的成功以及第一桶金。后面每一次成就也是前面手中的資源一點點換回來的,每一次由小換大,漸漸成為中國最富有的人。
沒有哪個億萬富翁不是從先定一個小目標開始,一點點積累籌碼,交換更大的目標,轉回頭的時候也會唏噓自己已然經歷了千山萬水,而當初不過是不名一文的普通人。
秋葉大叔一直說想要什么你得問自己可以拿什么去換。這個問題特別好,因為這是世界的本質,你想要就必須去換,無論是物質還是機會,沒有白來的道理。
如果想賺錢,普通人只有時間,利用時間持之以恒積累技能,可能是貧窮時候僅有的交換籌碼。我想財務自由,想靠自己的品牌賺錢,那么我有什么呢?現在的我只有時間,那么我只能利用時間提升學習能力,積累寫作能力,然后利用時間培養某一方面的一技之長。我想這幾個能力的結合能夠幫助我交換一個小小的品牌,但如果想交換成稍具知名度的品牌這顯然還不夠,我還要用演講、視覺化表達、運營能力、團隊領導力等更多能力去交換。
我始終得用我有的,換我想要的。不存妄念,一點點去換,從零換一,再用一換更多,一步步靠近那些最初不敢想象的目標。所以想到這些,即使不想做的時候也會少些掙扎,因為知道掙扎不過規律,想要就得去換,想要得大,籌碼就要多。
交換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不摻雜個人情感的鐵律了。無論你是平窮或富有都要遵循交換的規律。買東西要拿錢去交換,交友要用彼此的情感和價值去交換,你若想得到機會或是遇到“貴人”,那就要用自己的未來預期價值交換,也就是說你要值得被投資才能遇到更多愿意幫助你的人。你要的你得去換,那個閃光的未來不會自己到來,得用你今天手里的籌碼一點點交換回來。
所以,問問自己,渴望的那個東西,今天的你要用什么去交換,籌碼夠嗎?
寫作百日計劃:【103/200】
你好我是人在溫哥華的日更少女,關注個人成長與美食生活,用閱讀與寫作驅散虛無,成為更好的自己,希望你在我的文章中和我一起成長。你的“喜歡”和“關注”,是我寫作路上的動力,感謝你幫助我實現在簡書碼字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