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的年末,我都習慣性為自己做一個年度復盤,總結一下自己的得失。一方面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另一方面是把今年的一些經驗和思考用到未來的行動當中,當然更重要的是根據今年的復盤做出明年的計劃。
2017年只剩最后的2天了,你想說些什么呢?
三大角色
總結下來,今年的我有三個角色,對此我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我來復盤一下。
2017年對于我非常重要的三大角色:
1、大四畢業生
2、職場新人
3、自己的CEO
1、大四畢業生
第一個是大四畢業生,關于這個角色,我個人有兩個“順其自然”,第一、順其自然地寫了畢業論文。第二,順其自然地選擇了放棄本專業。
關于畢業論文,我的做法很簡單,毫不羞恥地找了一個學長輔助我完成,所以我沒花太多精力,主要時間花在實習上。
我心里清楚自己的目標,那就是“順利畢業”即可,因為我不會選擇“自動化專業”作為我的職業方向,所以沒必要花太多精力在畢業設計上,能畢業即可。
總結來說,我花了不多的精力,順利完成了本科學業,大學時光也算無遺憾。
關于放棄放棄本專業,我的理由也很簡單,第一沒興趣,第二不擅長。
我在大二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對本專業沒興趣,這里有一點值得注意,我是深度思考之后得出志不在工科專業,不是因為懶惰和頹廢而厭煩本專業。
于是乎順其自然發現了自己的興趣在于互聯網新媒體,所以從大二開始搗鼓新媒體,雖然沒啥突出的成績,但是也算為后來畢業直接從事新媒體行業打下了基礎。
另外我在學習本專業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并不擅長,工科的世界太復雜了,上課太枯燥,考試只能勉強六十分萬歲,于是果斷去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
哈哈,我竟然把放棄專業的理由,說得如此有理有據。
2、職場新人
2017年對我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職場新人,沒有之一。
學生到職場人角色的轉換,讓我經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所以也有很多經驗想總結,在下文我會詳細總結我學到的職場快速成長思維,期待哦。
在2016年10月份我就正式進入職場,由學生到職場人的轉換,讓我有點不適應,很長一段時間才緩過來。
雖然不出色,也不太優秀,但也沒被公司開除,哈哈,也證明算是個合格的職場人。
令我欣慰的是我在求職前后,差不多拿到了10多個Offer
,這也算2017年的成果,我把這一起歸功于我拿不出手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以及我在背后的付出。
這一年我在公司做了很多事情,內容運營、知識付費、內容電商、流量等等工作,當然還有一些打雜的苦力活。工作成績總體來看,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沒有出色,沒有出眾,這是我今年的小遺憾。
3、自己的CEO
自己的CEO,這個說法確實有點奇葩,我把自己當做一家公司,CEO就是我本人,員工也是我本人,這一年我一直在努力經營自己這家公司。
這里有五個關鍵詞:
1、自媒體運營
2、學習(讀書/知識付費課程/請教牛人)
3、知識管理和時間管理
4、帶徒弟、做培訓
5、寫書/寫作
(1)寫書
一個一個來說,令我最羞恥的是寫書。從去年到現在大概有七八家出版社邀請我出書。
到目前還沒有出書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就我這個水平,寫書不是在誤導讀者嘛,老是覺得自己沉淀的還不夠,寫的東西自己都不滿意,怎么好意思給讀者看呢。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懶癌和拖延癥,明知道自己寫的不好,還不刻意練習,這不是在找借口嗎?
總結下來就兩個原因,第一腦子沒貨,第二犯懶癌。
(2)知識管理/時間管理
于是順其自然有了“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關鍵詞。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和知識,我用的一個神器就是印象筆記。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從2016年8月21號注冊賬號到現在,我堅持使用了接近500天,還很變態地充值高級會員到2020年8月21號,因為我想堅持四年以上的時間。
每天到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印象筆記開始工作;在上班路上隨時打開記錄靈感,管理自己的知識,隨時隨地可以搜索調取知識,在很多場景中都使用到了印象筆記,像一個腦殘粉一樣熱愛著這款軟件。
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探索如何使用它,也做了很多嘗試,現在我已經有一個完整的方法論來使用它,我的效率整整提高了好幾倍。
(3)學習
今年我的學習包括了讀書、知識付費課程、請教大咖。
毫無疑問今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興起了很多知識付費平臺,包括得到、喜馬拉雅、知乎等等,我也購買了為數不多的幾門課程,收獲也不少。
但是尷尬的是造成了知識焦慮癥,所以在后半年我買的課程越來越少,一般為了解決當下問題而精挑細選的課程。
讀了為數不多的20本書,最后覺得還是讀書好,收獲更大,還可以讓自己專注,所以2018年我會讀更多的書,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
其實今年我請教大咖的次數不多,更多是想閉門修造,最后發現我錯了,這樣容易局限自己。應該和更多優秀的人學習,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天地,思維上也會更開闊。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4)自媒體運營
今年我在自媒體方面,主要探索了一些新的平臺,包括頭條號、一點號、企鵝號、網易號、UC大魚號等等。我始終認為,做運營就是兩件事情:搞定平臺和搞定用戶。
在自媒體平臺研究方面花了很多時間,掌握了各個平臺的規則和玩法技巧,最后總結了一套完整的運營體系。
慶幸的是在其他自媒體平臺上產出了幾篇10W+的文章,遺憾的是自己的公眾號沒做起來,粉絲數和閱讀量慘淡,還斷斷續續更新,2018年改進吧。
(5)帶徒弟、做培訓
今年帶來幾個想轉行的徒弟,也有是純粹為了興趣的。做這件事的目的也很簡單,把我自己學習到的東西,實踐過的經驗,一一傳授給別人。教是為了更好的學,以教促學。
因為我也是從自動化轉行到新媒體,我的一些經驗可能會對轉行的人有幫助。令我欣慰的是,幾個徒弟都成功轉行,發展都還不錯。
關于就業的思考
畢業就轉行,很多同學都不理解,學了四年的專業,畢業就放棄,不可惜嗎?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深度思考過。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問題,就業難,究其原因,其實找工作不難,難的是很多人非要選擇對口的專業。于是乎很多人就會拿出一個很常見的理由,“不能浪費自己學了四年的專業”。
問題來了,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浪費,我們可以算一筆賬。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領域工作,浪費了四年時間;選擇一個不適合自己的領域,其實浪費了38年時間(22歲工作,60歲退休)。
因為你在不適合的領域內工作,你幾乎很難發展的不錯,所以你浪費了38年的時間;如果你浪費了四年的時間,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展好的幾率肯定很高。哪個重要,自己權衡。
好了,這筆賬我自己算清楚了,如果你是畢業生,也可以借鑒一下。
關于職場的思考
在上文中我提到,2017年對于我最重要的角色是職場新人。在職場上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一些經驗,總結一下職場中快速成長的思維方式。
1、高標準、高期望
雖然我今年七月份畢業,但是我所在公司,我已經工作了一年多兩個月。當我工作到大半年時間時,我和老板有過一次深度溝通,細節不用說,重要的就一個點,我的表現沒有達到老板的期望。
這里需要敲一下黑板,因為我是被老板挖過去的,所以他對我期望極高。半年時間我一直沒有做到出色和出眾的成績,所以有點小失望。
所以我的思考就是,做每一件事情先超越自己的預期,再超越老板的預期,這樣才能獲得老板的信任,這樣才能獲得機會快速成長。
老板對我有120%的期望(其實所有老板都這樣),我對自己的期望應該是150%,這樣實際才能達到老板80%的期望值。如果我的期望值是80%,那實際可能只達到了老板50%的期望值,所以不及格。
說人話就是,對自己的要求要極高,才能達到老板的期望,而不是隨意完成手中的任務。達到老板的期望,獲得老板的信任,得到更多的機會。
2、及時反饋
在團隊協作中,及時反饋很重要,這里有個小插曲,“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其實就在說那些經常哭鬧的小孩,總是優先被喂飽的小孩。在職場中也一樣,如果你只知道埋頭做事,不溝通、不互動,你就是那個沒奶吃的人。
2017年的我總是埋頭做實事,導致老板在很長時間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沒有得到善果。
現在我學會了及時反饋和溝通,終于明白了“愛哭的孩子有奶吃”。
舉個栗子也許你會恍然大悟,老板給你一個任務——運營知乎,于是你花了2個月的時間在努力寫了很多回答,最后給老板匯報的時候,老板說來一句:算了吧,還是讓誰誰誰去做吧。你知道為什么嗎?
那時候你晴天霹靂,才知道你運營的方向和目標根本不對。雖然你很努力地埋頭苦干兩個月,可是你并沒有理解運營知乎的真正目的和老板的意圖。
從這以后老板對你失去了信任,以后重要的任務不會交給你做了。
所以什么才是聰明的員工,我的老板說:死纏爛打,直到問清楚老板的意圖再去行動。
所以怎么做?
搞清楚做一件事的最終目的再執行
做到10%-30%的時候,要跟領導溝通一下,看是否偏離目標
切記做到100%的完美再去反饋,因為你以為的完美,不一定是別人心中的完美
3、先講結論原則
這是一個關于溝通、匯報、寫作的核心技巧——先講結論
剛入職場我的表達并不好,和領導同時溝通的時候,很容易讓他們一臉懵。聽不懂我說的什么,其實就是表達邏輯的問題。后來我學會了PREP原則,發現有所改進。
PREP 的原則:
POINT =結論
REASON =依據
EXAMPLE =具體事例
POINT =重申結論后結束
舉個向領導回報的栗子:
下個月我需要申請一個小助理。
因為現在業務發展飛速,客戶數量比以前增加了3倍,僅憑我個人的力量無法對付,否則就會浪費很多客戶,而且我現在的工作強度已經很大了,所以必須有一個助理來輔助我完成一些瑣事。
4、核心競爭力
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比別人突出的地方,這不是雞湯,是真理。
因為你的差異化優勢會讓你不可替代,這樣你的價值才能最大化。
試想,同樣的兩個應屆畢業生,一個人的簡歷上面都是各種優秀學生證書、學生會主席經歷等等;另一個人的簡歷上面都是各種項目經驗,對于面試公司的產品還寫了5000字的競品分析報告和建議。
如果你是HR,初步選擇的可能性哪個更高?這就是差異性造成的。
如果你是做運營的你就知道,一般的運營分為: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社群運營等等,那你必須在熟悉所有運營方法的同時精通其中一種。
例如在公司的運營部門,你是文章寫得最好的一個,或者知乎玩的最好的一個,是別人無可替代的那種。
我自己的優勢就是掌握了大部分自媒體平臺的玩法和套路,這個是我的核心優勢,但我內容寫得一般呀。
我覺得任何運營都應該先搞定平臺,然后再搞定用戶,如果你只顧寫內容,不懂平臺的調性和玩法,那是徒勞無功的,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要遵守它的規矩,不然再好的內容,不適合平臺調性,也不能發光。
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然后刻意練習到無人代替,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5、大局意識
2017年初,我在內容運營上死磕了很久,結果始終寫不到公司公眾號調性的內容。當時犯了一個毛病就是沒有大局觀,沒有全局意識,每天都在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陷入這個怪圈出不來,思維被局限,當時非常痛苦。
在上文我提到做自己的CEO,核心理念就是做任何事情都站在CEO的角度,然后做項目的規劃和行動。
如果年初我懂得大局意識,我肯定會站在更高維度去看內容運營,首先我得先了解寫文章的目的,然后一一拆解這個任務,包括文章題材定位,素材整理,邏輯框架梳理,寫內容,優化內容,發布內容。最后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
例如我寫這篇文章之前肯定要來一張思維導圖,先對內容拆解和邏輯框架梳理,最后才開始動筆。
我用的神器是幕布,一款管理大腦的神器。它有兩個優勢,第一先寫結構化的大綱,還能專注于某個主題,第二是一鍵生成思維導圖。
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我的習慣肯定是先來一張“幕布”大綱和思維導圖。
方法論:
1、先深度分析目標,盡量用更多維度細致拆解總任務
2、然后在幕布上列出大體的結構化大綱
3、接著細化大綱,把每一個任務拆解成更多小任務
4、針對小任務做出詳細的實操方案
5、優化并生成思維導圖
6、執行
有了大局意識就不會鉆牛角尖,也不會迷失方向,忘記了最終目標,所有事情都可以按照扎個方法論來做。
最后,感謝在2017年幫助我成長的你們。
2018,一起加油
這是我的2017,你的呢?我在留言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