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掙不了所謂的大錢的根本原因是“你不配”。
很多人因為受短期思維的影響,做事總是只看眼前的利益,從不關心自己的成長。而上天是很公平的,一個人擁有的財富是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可能有的人抱怨,那些“二代”們一生下來就擁有了巨大的財富,不用管什么成長不成長,能力不能力,這是多么的不公平啊!我當年也有過如此的想法,甚至覺得自己這么想充滿了正義感。現在卻開始發現,這就是給自己找一個不努力的借口而已。
那些“二代”們,表面上看來比我們幸運太多,起點很高,但是如果他們沒有成長沒有能力的提升,最終能力永遠無法和他擁有的財富相匹配,那么這些財富遲早會從他們身邊溜走。因為能力就像一個裝錢的容器,始終不成長,這個容器就會保持原樣甚至越來越小,那么多出來的錢自然就會溜走。而那些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己也努力上進的“二代”們,自然也就能力與財富相匹配,那也是人家自己努力之后應得的。
而我們這些所謂的平民百姓,如果一味地自怨自艾,那么永遠不會有出頭之日。現當代社會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讓有知識有能力的人,賺錢更容易了,這也是對知識的肯定,會讓社會進入一個正向循環。在這樣一個時代,還秉承知識無用論,找借口逃避成長所需要的努力。那么最終的平庸跟社會沒有一點關系,只是你自己的選擇而已。
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而那些選擇了逃避的人,永遠不知道知識在這個時代能給人帶來多么大的財富。看到別人的成功,他們從來只相信各種陰謀論,潛規則,權錢勾結,背后有靠山等等,他們絕對不相信這些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個人的努力成長,因為如果他們相信了這一點,他們就無法讓自己安安心心的放棄成長。而自證預言又會讓他們進一步的相信知識無用論,永遠活在自己創造的白日夢里。
這是個很多人都跳進的大坑——把成長的機會拱手相讓。
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帶來的巨大災難,將伴隨著他們的一生,甚至一直到死都不會想明白。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少說多做”,當你準備做一件事的時候,沒必要一定向全世界宣布,這只會引來上述那種人的挖苦和諷刺。
這個世界上評論家占大多數,自己從來不做事,幾乎只會去評論別人,而且多半是尖酸的挖苦,來提升自己所謂的自尊心與地位。因為他們自己做不到,所以他們不僅要欺騙自己,還要不遺余力的去欺騙別人,讓別人停止成長與進步,因為他們看不了別人的好,他們的理想世界,就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成長,每天坐享其成,大家都在統一的一條線上,沒有人站在金字塔的頂端,所謂的絕對公平主義。這種人不僅自己不努力,還要拉別人下水,是我們一定要分辨出來并且遠離的一類人。
優秀是一種習慣,那些真正做過的,才能體會到受益者其實是自己,才知道成長的重要性。對于喜歡給自己打工的人來說,其實并不存在給別人打工一說。工作從來不是別人的,永遠是自己的。一旦你嘗到“為自己打工”的甜頭,你就不會糾結別的事了。
但是很多人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關鍵時刻掉鏈子!
我發現身邊的很多人,越是關鍵的時候,越容易放棄,而且這些關鍵因素恰恰成為他們放棄的主要原因。
因為他們不知道——所有的成長都源自于那關鍵時刻的一點堅持。大多數人都是在進步的前一刻放棄的,所以他們從來沒有感受過堅持之后的快感。
就像我去年感受最深的讀書的過程,我從一個不愛看書的人,變成一個每天不看書不學習甚至就產生愧疚的人,就在于我經受住了關鍵時刻的考驗,挺過那個階段之后,讀書就變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個習慣,僅此而已。而在旁人看來,這卻成了一項讓人羨慕的偉大工程。可他們不知道的是,一旦過了那個關鍵時刻,之后的每一分每一秒,對我來說,都是無盡的享受。那種快感,沒有經歷過的人,是永遠無法真正體會到的。
如果在工作中無法獲得成長,薪水再多,也要慎重,因為他消耗了你的成長的機會,而成長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但是如何定義你的工作是否可以獲得成長,卻是很多人沒有認真去做的。有的人即使在國企上班,也能讓自己獲得成長;有的人就算跟人一起創業,卻不知道自己永遠在故步自封。
深入思考的能力——是一切的根源。
坐享時刻
你在哪些事上,挺過了關鍵時刻呢?你有感受過那種快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