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在林區山上玩,揀拾過橡子。小孩子在樹林子里閑逛,揀點什么都歡喜的了不得。流光似水,那些逗得孩子們嘻嘻哈哈的大笑過的橡子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只剩小隼的橡子還被緊緊握在手中。
小隼是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創作的《愛哭鬼小隼》里的主人公,一個愛哭的小男孩。
桑村老師要走了,小隼拚命地忍也忍不下眼淚,媽媽說:“真正悲傷的時候,男孩子也可以哭呀!”
兒子也是個愛哭的孩子,但他的媽媽有時候還說,“男孩子,老哭什么哭!”
高興的時候會禁不住地發出笑聲,難過時,為什么不可以哭呢。眼淚,是孩子自我情緒的一種表露,表達情緒是人的天性,也該是孩子的權利呀。不讓男孩子哭的媽媽可不是人好媽媽呢。
媽媽還要跟兒子的爸爸交代一聲,真正悲傷的時候,男人也可以哭的。
小隼喜歡《橡樹果實咕嚕咕嚕》,有一天卻為果實能不能回到家擔心起來,聽阿好說掉進池塘里的橡樹果實回不了家,眼淚汩汩地流出。小齊大哥笑瞇瞇地說,“橡樹果實回不了家也不要緊呢。”“橡樹果實會在那里發芽,長成橡樹的呀!”“如果回不了家,那就發憤圖強吧。”
在小孩子的眼淚里發現善根,沿著善根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有些道理,本來因為抽象而讓小孩子難以理解。但也可能,只用一句形象有趣的話,就在孩子心里點亮了一盞燈。把小孩子就當成小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也就可以找到幫助他理解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