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
「他有能力去抽象需求,并用合適的比較優雅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
合伙人呂桂華,給了許式偉很高的評價。表面來看,許式偉小臉小眼睛,發際線有些高,語言克制平穩,是典型的「程序員」、「書呆子」形象。
但事實上,許式偉的世界里早已不只有純粹的技術了。
他一腳踏入存儲行業,過去他征戰金山、盛大,現在則創辦了七牛云,——全世界第一個提出用存儲、加速和數據處理這三個詞來描述云存儲服務的公司。
他的世界,從云端展開,落地生長出生產力服務工具。
這就是他針對云服務,解出的答案。
許式偉,從來都是一位解題達人。他能從生活中抽象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借著不斷迭代的工具,去解決它們。
「解題,就是在釋放創造力。
_____
題二
許式偉,現在又遇到了一道題。
「怎么樣讓每個人的協同,做的更高效,這對我來說也是當前的一個挑戰。」
創業第五年,七牛云從原先的五個人,已經成長為五百多人的團隊。今年年初,七牛云宣布完成了D輪融資,額度超過一億美元。
七牛云的發展,也迫使許式偉發生著巨大的改變,「我覺得最大的變化,其實還是從較小的作坊式思維方式,變成更全面的思維方式。」
許式偉正在完成從工程師到管理者的轉變。
創業剛開始的時候,他只需要帶著大家往前沖,「把事情做好,把客戶服務做好就行。」但隨著七牛云的規模迅速發展,對許式偉來說,自己沖已經沒有意義了。
「我要給每一個人賦能,這是比自己往前沖更有效率的事情。」許式偉說,「我需要考慮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管理者,如何履行管理職能」。
七牛云同樣也在經歷轉折:從單一垂直的云存儲產品,轉型成綜合的云服務產品,成為一站式的綜合數據管理平臺。七牛正努力構建一個完備、開放的云存儲PaaS平臺。
對任何一家創業公司來說,轉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呂桂華說起七牛在轉型中遇到的問題:「當你離一線太遠的話,有些優勢可能會被模糊掉,所以要自我批評。」
為此,他們需要持續打磨產品。「畢竟市場和客戶需求在快速變化,如果產品不快速變化,會讓用戶覺得老舊。」
產品層面的連鎖轉變,也傳遞至服務和運營。負責營銷和運營的副總裁李婧,看到了許式偉最大的改變:「隨著公司的發展和眼界的擴大,老許越來越認識到b2b成功的關鍵在于運營,他本人也越來越多的介入到運營里面。」
對七牛云來說,運營更像策略的制定,像是健康度的跟蹤。
融合技術、商業和管理的思維,許式偉正在解他目前最大的一道題。并且,樂在其中。
「無論如何這個事情是怎么樣的,我肯定會去做。因為解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工具一
「我的大部分快感來自于解題,這是一個釋放創造力的過程。」理工男許式偉,找到了自己的內在驅動力。
所謂解題,并不是解習題,而是把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抽象出來,然后用一種嚴謹的邏輯思維去解決它。
一開始,數學就是許式偉的解題工具。等到進入大學,一扇全新的大門在他面前被打開了。
「原來電腦可以干成所有的事情。」接觸了計算機,許式偉的世界突然擁有了無限的可能。
大一時,他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確切說是五分之一臺電腦。這臺宿舍五個人眾籌的386電腦,成了他進入技術世界的第一個入口。
就解題而言,編程不僅是解題的方式,更是解題的工具。「計算機,某種意義上來說,把大部分數學需要配到的工具,都已經集成在電腦里了。所以計算機其實是更完整的解題方案。」
因為只擁有五分之一臺電腦,許式偉一周只有一天時間可以使用它。他不玩游戲,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敲代碼。為了保證時間最高效的利用,他每次坐到電腦面前,都抱著厚厚一沓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程序。那是他在其他時間寫下的,這樣使用電腦時,只要輸入即可。
那時候的南京大學,總有年輕人埋頭紙張,涂抹出一串詞句。而許式偉,也是一個詩人,一個用代碼作詩的異類詩人。校園里流傳著他的諢名——C語言狂人,簡稱「C狂」。
如今,說起對許式偉最深的印象,老朋友呂桂華提到的還是:「他是一個十年前的代碼、也會去思考一下寫得好不好的人。」
許式偉在技術世界撒歡,做了不少有趣的事情,比如他開發了一個匯編的編輯器。不同于C語言,匯編是一種原始的語言,編輯器功能很有限,許式偉自己開發了一個集成編輯器,可以讓程序員們在其中調試匯編程序。
他也做過一個圖形界面的開發框架,因為DOS時代流行的界面是字符界面,難得有圖形界面,分辨率也是極低的。為了能方便地編輯圖形程序,他索性自己做了一個開發框架。
有趣的是,現在來看,這些基礎程序,都是為工程師做的,服務于這批最具創造力的人群。這似乎就是七牛云最初的韻腳,踩在南大校園,每周一天地運行在一臺386電腦程序里。
許式偉找到了最趁手的解題工具。
題一
大學畢業,原本打算考計算機研究生的許式偉,在宿舍長的勸說下,為了在實踐中學習最前沿的技術,決定應聘金山。
通過一份手寫的簡歷,和筆試的好成績,許式偉加入了金山。像是命定的,許式偉進入金山之后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做存盤。
這是他遇到的第一道真正的大題。
「因為大部分人覺得存盤特別無聊,沒意思。這種沒意思的活比較適合實習生干。」沒想到,許式偉卻干得樂在其中。他后來在金山的全部經歷,都與讀盤、存盤有關。
后來,為了能夠兼容微軟office軟件,金山的WPS項目越來越重視存盤,這個大家一開始都不怎么喜歡的事情,一下子變成了核心的任務。癡迷于這些程序的許式偉,也理所當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到了2016年,WPS也仍然在更新,但市場占有率一度很慘淡。而作為WPS的對標產品,office卻一直是微軟非常賺錢的那部分。
「我們做辦公軟件,其實并不明白微軟是怎樣賺錢的。」許式偉開始反思,金山把辦公軟件這個企業產品,做成了直接面向C端用戶的軟件,弄混了賣軟件和賣服務的概念。如今的office365,就是軟件服務化的典型。
這些全局性的思考,開始于許式偉主導金山實驗室期間。他對存儲這道大題的解答,也在純技術思考外,增添了一些商業化的思考。
「畢竟一款產品,你做的時候覺得很牛,但如果市場上反響一般,也是件挺郁悶的事情。所以你得考慮更多的東西。」
許式偉的興趣,不再只是因為存儲在技術上的突破了。在金山實驗室,他做過一段時間的搜索引擎,因為需要爬蟲,開始做存儲的研發。這讓他突然意識到,搜索引擎已經產生了巨頭,但是存儲領域好像沒有。
在2007年以前,存儲使用的都是硬件設備,市場上并沒有一個存儲的服務商。更別提「云」的服務商,甚至連“云”的概念都沒有。在結合互聯網的發展,手機終端流行,每個人相冊里都存了一大堆照片和視頻,許式偉確認,存儲是一個好方向。「那時候就是做七牛的影子。」
存儲與服務這兩個概念撞出了火花,許式偉離解出了這道大題越來越近了。而技術參雜著商業,他開始需要更大的工具。
工具二
許式偉與呂桂華在交流中定下了大方向。這時候,身居珠海,目光就顯得愈加受限了。
為此,他們轉戰百度和盛大。2011年6月,許式偉他們五個朋友,正式創業了。「多數人都會期待做一些創造性的事情,我覺得我還是一個比較有想法的人,喜歡思考的人,比較適合去創業。」許式偉說。
在浦東圖書館,七牛云正式成立了,名字本身就帶著商業上的考量,「有話題感,品牌會較好傳遞。」別看創始團隊五個人統統是技術背景,卻大多有商業的意識。
公司最初的方向定在網盤,有Dropbox作為先行者,投資人也很看好。
但做了三個月后,許式偉就發現,自家的產品,跟別人的沒什么兩樣。「而且其實我們并不了解普通C端用戶的想法,我們最了解的還是工程師群體。」呂桂華在一次采訪中也提到:「有付費意愿才能談商業模式,沒有付費意愿那不叫商業模式。」
如果客戶是企業,那么他們有很強的付費意愿,而直接用戶是工程師,對這個群體的了解,又可以讓團隊游刃有余地打磨團隊。更重要的是,已經在WPS項目中深知互聯網本質在于服務,團隊把方向定在了基于存儲的基礎云服務。
2012年末,在百盤大戰爆發的前一年,七牛云迅速改變了自己的方向,切入了企業云服務市場。那時候,中國甚至都還沒有云服務的概念,巨頭尚未進場,行業一片蠻荒。
七牛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提出用存儲、加速和處理這樣三個詞來描述云存儲這樣一個服務的公司。
「我們重新定義了云存儲。」許式偉說。在過去,AWS上的S3,一直作為云主機的附屬品存在。S3主要的能力是一個數據倉庫,它可以放東西,可以取東西。但在七牛看來,數據存儲只是一個基礎服務。在保證存儲可靠、便宜、高可用的基礎上,云存儲更需要的是加速以及相關的一系列的數據增值服務。
「C狂」早已經歷過商業的洗禮,他想得明白。「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早期成敗肯定由你的商業思考決定,技術起到的作用,并沒有商業的思考大。」
這家技術公司對市場的理解,吸引了嘉實投資CEO仇小川,「市場敏銳度是在恰當時間做恰當的事。」他欣賞許式偉的商業意識。
憑借著足夠的敏銳度,七牛云這家公司,成為許式偉最新的工具,讓他能夠在商業和技術的語境下,去解答存儲這道題。
2016年,七牛的企業用戶數已達50萬,服務器上運行著超過 2000 億張圖片,10 億小時的視頻。而新推出的直播云服務,已經接入了美拍、熊貓TV、龍珠、懂球帝等近千家直播平臺。
在亞馬遜公有云服務AWS入華之后,云計算領域的競爭就從來沒有消停過,在阿里云動靜越玩越大、一騎絕塵后,騰訊、金山(聯合小米)統統在一年前扎進云計算服務中。IDC發布的2015年技術發展趨勢報告中預測:今年云計算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180億美元,而中國三、四年后將會誕生一到兩個云計算領域領導者,成為亞馬遜和谷歌的對手。
行業里巨頭林立,許式偉和他的團隊有很一致的想法:「我們要達成共同的目標,就是釋放創造力。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題解了。」
而七牛云的直接服務對象,他們的用戶,就是被認為最具創造力的人群— —程序員。就像大學時,許式偉做的那些服務于編程的程序一樣,七牛云所搭建的數據管理服務平臺,也是一個典型的生產力工具。
從一開始,許式偉,就是一個服務者。
題三
早期,許式偉自己一張紙一支筆,一臺電腦,窮盡他夠得著的工具去施展創造力。當社會給了他一個更復雜的問題,他需要與很多人一起來完成。于是,有了今天的七牛云,而隨著七牛云的發展,社會又會讓他遇到一個更大的難題。這道題不僅是提給許式偉的,也是提給整個云服務的。
「如何提升社會效率?」許式偉說:「我們在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創造力的問題。」
云服務本質上來講,是把創新的成本降到最低。讓企業能夠用最低的成本去試錯,在數據服務平臺上去推演一款產品。
「所以我們就是把自己隱藏在后面,去釋放別人的創造力。」
身為曾經的技術宅,許式偉不相信技術拯救世界,他信奉企業拯救世界,這個世界是由企業去撬動的,企業才是發展的原動力。
許式偉把商業看做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企業則是其中的每一個節點,這些節點在不斷自我發展和互相溝通的過程中,讓整個系統進化。
而恰恰是云改變了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鏈接方式。讓企業在相互作用中,不斷變化著組織方式。如果我們把社會系統看成一個智能系統,每個企業是一個神經元,云更是一種更加自動化的鏈接方式。
在云端,藏著的不僅是企業服務的契機,還藏著更大范圍的智能。
許式偉在解著這道最新的大題。行業內相信,在未來,云將水和電一樣,成為最基礎的東西。對許式偉來說,「至少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情,能夠有幸參與其中,并且能做點事情,都是很有意義。」
交互方式正在演進,智能終端在革新,七牛云看到,數據生產能力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七牛云開發了多條垂直業務線,包括了直播、大數據等。
無論是圖片、視頻的云存儲還是直播業務,都需要他們去挖掘用戶的需求。七牛引進了場景的思路,把不同場景下的用戶需求打包進黑箱,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
「一個公司的特性,都帶著老板的DNA。」李婧說,「七牛云的技術特質、服務意識、產品思維,就帶著老許的氣質。」
創業者通常忙得很,但許式偉也偶爾回歸到「C狂」的狀態。
忙里偷閑,他花了7天時間,自己創造了一個語言,并且把它開源了,在這個語言的基礎上,開發了一些小程序。完成了也許每個程序員都會有的夢想,擁有了自己的語言。之后,七牛云CEO許式偉,便不再有閑心去管了。
這個語言,正留連在云端,他叫Q語言。最初,許式偉給它命名:七牛語言。
文章為人物LIVE原創,尊重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