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伯樂主題寫作之【英雄】
楔子
中華文明綿延千載,華夏兒女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象形文字一筆一劃地記載下了時代變遷的興盛與衰亡,后人也通過這些文字去了解千百年前這片東方土地上的璀璨與輝煌。
一直以來,外國研究學者并不認同中華文明的考古發現,在西方的歷史研究傳統中,人類早期文明的研究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城市、青銅和文字。城市遺址和青銅器物方面我國考古界早有突破,困于在遺留文字上的缺失,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自證其說,可考的文字記載僅可追述到周代,對于夏商兩朝的記載多為后世傳說,國外學者認為,中華西周之前的歷史,不過是后世杜撰而已。
成湯代夏、盤庚遷都、武丁中興、紂王暴政,這些被世人口口相傳了數千年的典故,一并殷商光彩奪目的文明就這樣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直到甲骨文的出現。
1、
入冬才不多時,便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雪,一夜之間,北京城銀裝素裹,玉潔冰清,讓人看了陡生憐愛。聽說連紫禁城里的老佛爺也耐不住性子,去圓明園里賞了一回雪景,一掃前方戰事吃緊的晦氣,喜笑顏開地贊了句:瑞雪兆豐年。
達官顯貴們有賞雪看景的雅興,門房阿旺卻只有門前掃雪的辛苦,咬著牙干了一上午,也只清理出門前半片車道來。晌午臨近,他便鐵了心要偷一偷懶,剩下的半片車道怎么也要等午飯時喝完羊湯,暖一暖身子之后再說。打定了主意,他便抄手倚靠在門框上,看不遠處幾個不大的孩子盤雪嬉戲。
正這當口,一個包裹得極為嚴實的人從外面匆匆趕來,一聲不吭地就要往院里闖,阿旺趕緊上前一把將那人拉住,生硬地問道:“哎哎哎,你這人懂不懂規矩,知道這是誰的宅子嗎?就隨隨便便往里闖,告訴你,這可是國子監祭酒趙廉生趙大學士的府邸,私闖官宅,送衙門里,那可是要打板子的。”
那人拍了拍身上的積雪,把罩在頭上臉上的御寒之物一并卸除之后,露出一張瘦削的蒼老臉龐來,那人并不去回答阿旺的話,反而火急火燎地問道:“你家老爺呢?”
阿旺瞧準了來人的樣貌,趕緊行了一禮,躬身道:“哎喲喂,瞧我這眼神,這不是孫震聲孫老爺嗎?什么風把您吹來了,趕緊的,我給您清一清雪。”說著話,便抄起門邊的一把撣子一邊給孫震聲撣雪一邊回話道:“老爺在書房呢,我這就給您傳話去。”
“不用,我認得路,你忙你的,我自個兒尋他去。”孫震聲從阿旺手里奪過撣子,在身上隨便撲騰了幾下,又把撣子隨手拋給阿旺,風風火火地便往后院走。
孫震聲哐啷一聲推開趙廉生書房大門的時候,趙廉生正拿著一片半透明的烏龜殼對著太陽出神。孫震聲也不急著說話,抄起爐子上正燙著的一壺老酒,用書桌上一只酒杯斟滿,連飲了兩杯,也不問這酒杯是誰之前用過。趙廉生看著老友的放浪形狀也不生氣,只說了一句:“莫急,當心燙了喉嚨。”
溫酒解了寒氣,孫震聲上下打量了一番趙廉生,自陳了來由:“廉生兄,聽聞你新染瘧疾,特來探望,不過看你這面色,紅潤得很,不像是染病,倒像是有什么喜事?”
“這都被你瞧出來了?”趙廉生看著面前這個半生知己,坦然一笑,說道:“偶染瘧疾,雖有反復,已無大礙,有勞震聲兄掛心了,新近得了一物,可謂妙哉。”
“哦,什么東西能得廉生兄如此盛贊,我今日定要一睹為快。”孫震聲也來了興致,孫趙二人皆是金石大家,所見之廣,收藏之豐早已盛名在外,兩人也是因此相交多年,互有伯牙子期之感。
“震聲兄請看。”趙廉生將手中的那塊龜甲遞與孫震聲。
孫震聲接過龜甲,放在手心端詳了一番,笑道:“廉生兄與我說笑了,這不過是一塊烏龜殼而已,廉生兄若是喜歡,我遣人收一筐來送于你便是。”
趙廉生也不生氣,回道:“震聲兄莫急下定論,你仔細看看,這龜甲與尋常龜甲有何不同?”
趙廉生這一說,孫震聲便謹慎起來,趙家乃金石世家,趙廉生浸淫此道數十載,斷然不會說這沒來由的話。孫震聲拿著那只龜甲端詳了許久,終于找到了問題所在:“這龜甲上的紋路,不似天然的裂紋,應該是人為雕刻而成,這些紋路似圖又似文字,廉生兄,此物從何而來?”
趙廉生也不賣關子,便將這龜甲的由來一一道來:原來,秋末的時候,趙廉生染了瘧疾,他本人也精通醫術,在他檢查鶴年堂開出的藥方子的時候,里面一味名為龍骨的藥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抓藥時,沒有讓門房阿旺去跑腿,而是選擇了親自去查看,這一看,便看出了龍骨上刻著的圖案,憑借多年扎實的金石學基礎,他可以斷定,龍骨上所刻的絕對是一種文字,而且年代非常悠久,于是便將鶴年堂中所售龍骨盡數買回了家,并且下重金向鶴年堂的老板大量訂購龍骨。
聽完了趙廉生的講述,孫震聲再次端詳起面前的這塊烏龜殼,他也是金石大家,憑借多年的經驗,他可以確定,如果眼前的這些龍骨上所刻的真的是某種文字的話,那么這種文字一定是他生平從未見過的。
“廉生兄,可看出這是何種文字?”孫震聲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不禁嚴肅了起來。
趙廉生幾乎用肯定的語氣回答他:“根據我最近一段時間的研究,幾乎可以斷定,此文字乃是商代的文字。”
孫震聲猛一抬頭,他的目光與趙廉生的目光緊緊黏在了一起,他知道趙廉生這句話的分量,如果趙廉生判斷無誤,那么這將是世人第一次發現商代的文字,華夏文明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至少向前推進幾百年。
2、
自此之后,趙廉生與孫震聲便開始四處搜集龍骨,公務閑暇之余,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探討龍骨研究的心得,歷經一段時間之后,兩人的研究雖然進展很慢,但終究還是有了一些突破。
龍骨上的文字與古文字有許多相近之處,比如有一個“女”字,和金文以及長時間通用的小篆的“女”極為相似,可以斷定,且從象形的角度看,龍骨上的文字更為古老。諸如此類的文字還有很多,不僅如此,這些文字里也融匯了形聲、會意等諸多原素,是一種系統完善的文字,由此可見,商代的文字系統已經相當的發達,從金文和小篆中挖掘出來的類似文字也可以判斷,商代的文字對后世文字的形成,有著很好的引導作用,后世文字是對商代文字的繼承與發展,由此可證華夏文字的發展一脈相承。
當然,研究的進程也并非一帆風順,一方面,很多的文字完全找不到源頭,華夏文字屆時已經相當發達,在那么多文字里找出一個相似字,本身就是一個工程量龐大的工程。另一方面,文字刻在龍骨之上,歷經數千年歲月的侵蝕,早已不是原先的模樣,刻痕模糊,有些已經殘破不堪,無法形成完整的篇章,也為推演和整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嚴重制約著研究的進度,那就是龍骨的數量。
為了搜集到更多的龍骨加以研究,趙廉生先是委托藥鋪代為購買,但是藥鋪中搜集來的龍骨極為散碎,為了方便人們購買,藥鋪往往會將整塊的龍骨斷成小塊加以售賣。就在這個時候,趙孫二人在龍骨上發現商代文字的消息不脛而走,金石學家們紛紛開始搜集龍骨,隨著龍骨市場的緊俏,琉璃廠的古玩商人們也加入了龍骨的爭奪,最后甚至連在京的外國人也加入了龍骨的爭奪大戰,龍骨市場一時緊俏無雙,成了北京城里最搶手的物件,龍骨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販賣龍骨的商人借機牟利,哄抬龍骨價格。
“太不像話了,這些古董商眼里只剩下錢了,談好的價格,臨時又要加價,小人之舉,小人之舉。”孫震聲將一只空布袋重重摔在趙廉生面前,他今天本是約好了一家龍骨商販提貨,價格先前已經談好,卻被一個做古董生意的人半路截胡,對方加價三成,孫震聲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胸中悶氣一時不知如何排解。
趙廉生將一杯沏好的熱茶遞到孫震聲面前,安慰道:“震聲兄,商人者,牟利之徒耳,也怨不得人家,你消消氣,龍骨的事,我們再從長計議。”
孫震聲送到嘴邊的茶水又放了下來,他本就是急脾氣,氣道:“怎么個從長計議?這龍骨的數量就那么多,誰曉得哪天就買不著了,現在連洋人也加入到了搶奪的隊伍中來,以后想要再去搜尋龍骨,會越來越難。”
趙廉生附和道:“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我們得找到這些龍骨的源頭才行。”
是時,販賣龍骨的商人為了壟斷龍骨的經營,對外嚴格保密龍骨的產地。
“這些商人口風甚緊,現在龍骨生意被云鶴商號的杜老板把持,要讓他說出產地,怕是萬萬不能的。”提到此事,孫震聲頗有幾分沮喪,趙廉生提及的辦法他不是沒有想過,但是事實證明,此路不通。
“我有辦法。”趙廉生老神在在,淡然一笑道:“杜老板覬覦老佛爺修園子的生意很久了,一直不得門道,我打算與他做個交易,我拿修園子的門路與他交換,已托人傳話與他,想來不日便有回應。”
聽聞此事,孫震聲先是一喜,繼而想起一事,憂道:“說到修園子,我聽說你近來為此事頂撞了老佛爺,老佛爺雖未動怒,私下里對你卻冷落了許多,你這又是何苦呢?”
趙廉生輕嘆一聲:“為人臣者,必為君上計深遠,如今國勢羸弱,外虜虎視眈眈,正當勵精圖治、富民強兵,偏有佞臣禍上,挪用軍費,大興土木,長此以往,國家危矣。我忝為國子監祭酒,職責所在,不敢不言。”
孫震聲趕緊攔住,道:“廉生兄慎言,當心隔墻有耳。國政如此,你我人輕言微,當明哲保身才是。”
趙廉生不以為意,灑脫一笑,朗聲道:“朝聞道夕可死,何懼之有?”
數日之后,云鶴商號杜老板將龍骨產地河南安陽西北小屯村告知趙廉生,趙廉生委托家人前去收購,又購得龍骨無計。又過月余,孫震聲外調致仕,臨行前與趙廉生話別,互道珍重之后相約來年再聚,屆時再議龍骨。
3、
孫震聲前腳離開北京城,僅僅月余,義和團攻掠天津,孫震聲被任命為團練大臣,操練武衛中軍。是時,軍中糧餉軍械都很緊缺,孫震聲無奈,只能寫信向妹夫張之洞求救,信中自承保家衛國之決心,又言明軍中缺少軍械之困境,向張之洞“暫乞軍械”,未得回應。
六月,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此次,洋人并未見好就收,而是繼續向北京進發。很快,八國聯軍打到了北京城外,直隸總督裕祿戰敗自殺,水師大臣李秉衡戰敗殉國,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傳入京城,城中人心惶惶,達官顯貴紛紛出逃,孫震聲當即意識到京城防御必不能久,但是身為人臣,豈可臨陣退縮,此時的他已立死志。一方面,加緊操練團練兵勇,鼓勵將士,以死報國。另一方面,他遣人將家中一口石井挖深,并將井口拓寬,以備成仁之用,立志死守北京,并言:“此天與我以死所也。”團練將士大受鼓舞,士氣高漲。
七月,戰事日漸危急,城外攻勢越發猛烈,紫禁城里對于死守京都已經漸漸失去了信心,文武大臣人心惶惶,西太后收拾行裝,帶著因變法被廢多年的光緒帝,在文武大臣的簇擁下,倉皇西狩逃命。皇親國戚們一走,守城官兵頓時沒了主心骨,一時軍心渙散,北京城危如壘卵。
八月,八國聯軍攻破東便門,闖入北京城燒殺搶掠,這座歷經明清兩朝苦心經營的繁華都市在烈焰與戰火中哀嚎,帝國主義的鐵蹄無情地踐踏著這座曾經光耀世界的帝都,列強們沖進紫禁城肆意劫掠,歷經幾代帝王耗資無數的第一皇家公園圓明園在大火中被洗劫一空之后付之一炬。搶奪完皇城的列強們并沒有罷手,繼續在城中百姓家打家劫舍,燒殺搶掠,手段之殘忍,與土匪無異,手無寸鐵的百姓在列強面前只能任人魚肉,苦不堪言。
城破之后,趙廉生并沒有隨達官顯貴們一起逃亡,而是繼續組織團練兵勇做最后抵抗,他們以巷為勇,拒不投降,趙廉生手提長劍,沖殺在第一線,驍勇無匹,無絲毫懼色。但人力終究有時盡,團練兵勇越戰越少,最終寡不敵眾,潰散而去。趙廉生身中數槍,仍誓死不退,最終力竭,被貼身護衛護送回家中。
回到家中的趙廉生并不想茍且偷生,他當即拿出筆墨,寫下絕命詩:“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此時的趙廉生已經決心赴死,他將家人聚攏于廳堂,先將家產散于仆從,讓他們四散逃命,又對自己的夫人說道:“為夫受命守城,如今城破,上負國恩,下愧黎民,再無顏面茍活于世,當以死謝罪。”
說罷,趙廉生吞金二錢,又服下毒藥,都沒能成事,但趙廉生此時已無半分生念,遂轉至后院投井而亡。夫人高潔,不忍丈夫獨付黃泉,也緊隨其后投井自盡。兒媳見公婆皆投井而亡,即為二人玉碎之舉所動,又覺愧對丈夫囑托,也憤然慷慨投井。
尾聲
趙廉生死后的第二年,李鴻章、奕劻代表清政府與十一國代表正式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八國聯軍散去,西太后又熱熱鬧鬧地回到了紫禁城。同年,孫震聲也回調北京任職,北京城依然是北京城,只是物是人非,短短的兩年時間,這里已不是他離開時的樣子。
一日清晨,一個中年男子拉著一輛馬車,來到孫震聲府門前,門人通報之后,孫震聲親自出門迎接,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趙廉生的獨子趙思烈,趙廉生死志之時,他正在外地致仕,趙廉生死后,他匆忙趕回家中,為父母治喪。
兩人見面,互道慰問,說起趙廉生時,又不禁紛紛落淚。
孫震聲詢問道:“賢侄今后如何打算?”
趙思烈回道:“父母喪于橫禍,思烈之罪,日后之事暫不打算,先扶靈柩回老家安葬,臨行之前,有一事乃是家父留書命囑,特來見過叔父,了我父死前遺愿。”
孫震聲趕緊問道:“是為何事?廉生兄死前遺愿,我定當竭盡所能,肝腦涂地,在所不辭。”
趙思烈道:“叔父嚴重了,家父留有一書于叔父,叔父請看。”
說完,便將一封書信遞于孫震聲,孫震聲趕緊雙手接過,展信來看。
震聲吾兄親啟:
近日,列強攻城愈烈,城中缺兵少械,圣意繾綣,文武皆惶惶度日,聽聞各府皆收拾行裝,以待避禍。國政荒廢,士氣低迷,恐不能久峙,廉生不才,上受國恩,下對百姓,不敢獨活,愿與城池共存亡,以報家國。殺身成仁,舍命取義乃是吾輩本分,他日倘若城破玉碎,吾兄聞之,萬望勿傷,大丈夫捐軀赴國難,幸也!修書一封,乃心中仍有一事掛念,吾兄離京之后,吾又得龍甲千余,一并吾所獲之心得,盡藏于院中榆樹之下,他日戰事平定,吾兄可盡數取之,龍甲之中,乃我華夏之根基,國政危難,當以先祖為耀,激勵民眾,奮發圖強,弟所遺志,皆托于兄,他日九泉之下再見,再與吾兄把酒言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弟廉生永訣
書信看完,孫震聲早已淚流滿面,心中郁傷難平,當即捶胸頓足,拍案長嘶:“吾失廉生,如斷一臂,國失廉生,如毀一柱。”
孫震聲承廉生之志,苦心鉆研,三年之后,殷商龍骨研究的第一部著作《銘文藏骨》問世。刊印新書,孫震聲獨取第一卷前往趙廉生墓前憑吊,焚書碑前,以慰英靈。
謹以此文紀念甲骨文之父王懿榮以及我國第一部著錄甲骨文的著作《鐵云藏龜》的作者劉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