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那點事兒

最近迷上了英文原版的書籍,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暮光之城,福爾摩斯等所有通俗小說都想入手一套。看了京東當當亞馬遜之后被高昂的價格嚇到了,趕忙轉向淘寶壓壓驚。無意間與一個淘寶店主攀談了起來。

一套全英文版的哈利波特英國版75元,美國版125元,太便宜了好嘛。但又開始懷疑內容的準確性。老板看出了我的猶豫,詢問我是不是怕以高價位賣給我低價位的商品。我向他解釋其實是在考慮是否入手一套貴一點兒的珍藏版還是買一套質量普通的看。老板在另一端,隔空對我說,前幾年的時候他入手了一套幾百元的珍藏版,但是家里人不同意,覺得太貴,可以抵他好幾天的工資了。于是他只能屈服,把書賣掉了,至今想想仍然覺得遺憾。我在這一端,隔著很長的距離由衷生出一種憐憫:“可....可那是我們的愛好啊!”老板發了一個無奈的表情,“不是誰都可以理解........”

思緒回到了很小的時候,二年級那年寒假,老爸給我的新年禮物是三本厚厚的童話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和伊索寓言。收到禮物的我欣喜若狂,聞著印刷書籍淡淡的墨香,恨不得一口氣把它們全部讀完。那三本書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套課外書,我也因此跳出了課本的束縛,開啟了閱讀的大門,并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我的書柜里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那幾本書,已經被我翻得稀爛,時隔十幾年,我依然記得那如饑似渴的心情,幾乎每一個故事都可以熟的背下來。

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幾乎閱讀任何中文的書籍都沒有了障礙。我生活的小鎮上沒有一家像樣的書店,爸爸就帶著我去隔壁縣城一家很大的新華書店去選書。記得那時候小小的我覺得那個書店大的不得了,仿佛那是整個世界。長大后我再去看時,發現那里其實面積并不大,但因為那時候的童真,我把那里看作是一個神圣的天堂,每次爸爸說帶我去那里都可以讓我高興半天。

那時大概是2000年,01年的時候,父母的工資加在一起也就一千多塊。每去一次書店,買的書不是以本計算,而是以“摞”來計,一摞書下來怎么也要一百來塊,也就是我們全家一星期左右的伙食費。但是老爸從未因為書貴而對我束手束腳,只要買書的要求都會盡可能滿足我。老媽是一個略有些鄉土氣息的女性,她知道要我好好讀書,但并不理解我去看一些“無用的”課外書,但她似乎也明白,多看一些書并沒有什么壞處,所以雖然對我們父子倆“大手大腳”的態度很是不滿,但總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作理會。

我目前那點兒可憐的文學底蘊就是在那段時光里不知疲倦的閱讀中得來的。在十歲左右的年紀里,我看了魯迅全集,世界散文精選,冰心的詩。我依然記得一個下著瓢潑大雨的早晨,老媽把剛剛蒸熟的包子送到我的臥室里,我一邊吃包子,一邊閱讀席慕容的文集,至今那本書里還留有幾滴油漬。依然記得坐在家里硬邦邦的沙發上,茶幾上放著我最喜歡的小鴨形杯子,里邊是用開水沖的豆牛奶(那個時候還不懂咖啡為何物),聽著父母結婚時買的古老的收音機里悠揚的音樂聲,一邊讀著從同學那里借來的《誰動了我的奶酪》。現在偶爾提起,都可以笑出聲來。兒時那幼稚可笑的小資情懷,至今都能在我身上看到些影子。現在我工作閑暇之余,最喜歡出去跑到離家最近的環境還不錯的咖啡館,一坐就是一整天,學學英語,讀讀書。每個月為數不多的工資幾乎全部奉獻給了每日一杯的咖啡和甜點。

后來長大了一些,初高中課業壓力非常大,我幾乎再也抽不出多余的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籍,唯一閱讀的就是初三在課業要求下讀的《水滸傳》,找回了久違的閱讀感。最令我遺憾的是,最為人稱道的人生黃金時光—大學卻沒能抓住這個機會多讀幾本閑書,更多的是死磕一些專業書籍和應付一些無謂的考試。

畢業這兩年的時間里,因為深知自己讀過的書太少,開始惡補一些書籍,小說、工具書,涉獵范圍甚廣,希望通過閱讀增長自己的見識,以彌補那些缺少“閑書”的日子。

我曾經不覺得自己小時候讀過的書有什么用,長大以后全都忘的差不多了,只是依稀記得一些零零散散的片段,有一天下班后,因為工作壓力的原因心情十分抑郁,就沿著街邊漫無目的緩緩的走。走著走著經過了一個天橋,一個有著書卷氣的高大的老人倚在一輛老自行車前,面前鋪著一塊破布,上邊零零散散散落著幾本老舊書籍,一看就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我一眼就看到了最中間的那一本,《第二次握手》。記憶回到了我十歲那一年,剛上小學三年級。那時我每天中午都會去小姨家吃午飯。小姨夫的父親是一個小學語文老師,書柜里放著一些他讀過的書。那時恰逢老人回了老家,我“堂而皇之”的打開書柜,拿出一本書便讀了起來,我記得正是這本《第二次握手》,講的是兩個科學家的愛情故事,有著深刻的近代中國歷史背景。許多細節我不記得了,但那零散的片段還存在于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在十幾年之后我重新看到它的那一刻猛然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終于明白了那句話,“你讀過的書就像你小時候吃過的食物,你不會再記起你吃過了什么,但是那些食物的一部分卻已經成了你現在的骨骼和肌肉,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

一直以來,我都在思索閱讀的意義,至今也沒思索出個所以然來,但真的凡事都講求所謂的意義么?大學的時候一個老師對我們講過的話令我至今難忘,“我只想在這段時間里,讀自己想讀的書,即使這些書不能給我帶來財富,權利,甚至沒有任何我們所謂的‘意義’,但是那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只是想用這段歲月,了解我想知道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讀一本書意味著什么,我能從中得到什么,但是我深信開卷有益,深信書籍能給我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色彩,也終將有一天,我能參悟其中的道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