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色丨白
撰文 王虹曄 ?圖 網路
白色是一種包含光譜中所有顏色光的顏色,通常被認為是"無色"的。
白色的明度最高,無色相。
可以將光譜中三基色的光:紅色、藍色和綠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光譜中所有可見光的混合也是白光。
這個顏色在當下代表純潔。
焚香,常在細雨之時最佳。
濕潤空氣吸吮香之煙火,溫潤香氣更易讓人寧靜;
香伴隨裊裊白色浸入人之神識,
心神便會游曳起來,依著香去了香去的地方。
焚香亦有香理,
是說,香有其道,焚香亦有規理。
香之道在于香縹緲無定,
出入神識皆無痕跡,卻能喚醒遠古記憶,
啟五感六識精微之功,得香意趣,
則各不相同,
高下之分,在于品香之人修為深淺。
而焚香,則物器不論貴賤,唯須一個“凈”字,
香爐、香瓶、香匙、香筷、香壓、香掃等具都應干凈。
擇一清凈處所,或溪邊、或林中、或居所......
均要一個“靜”字,
無有外音擾耳,
靜能使香煙柔繞,入神莞爾。
最佳焚香,則于水邊,借其清潤;
兼或周圍清幽綠色圍繞,翠鳥輕啼;
細風微拂,古琴鳴音,紅袖添香......
便是不言之佳境,
此謂一個“境”字。
人于三字之中,應先更衣盥手,冠帶整潔;
身無雜染,姿態端正;
平心和氣,禮敬善念。
方焚香與之際會,
在軟煙馨香之中,窺見自性,了然香意。
余品香多日,常見白色隱約在諸香之態。
說的是品香意境。
如肉桂之紅,薄荷之青綠,桂花之金黃,其間均有白色繚繞;
而乳香之白,蓽澄茄之白,冰片之白......
其間白色均融在各自色彩中,呈乳白、粉白、青白等色。
多種香料和合為香,每種香料均有白色,每款合香均有白色,只是深淺及形狀不一而已。
抑或像山風、云霧、樹干等,也有像光的,都呈現著白色;
有時呈網狀,有時呈團狀或絲縷狀,
或包裹而來或擴散而去,或溫暖或冷峻......
感識不一而足。
余甚覺奇異。
為何只是白色?
為何都是白色?
香之色彩是香通過人的六根經由心神而“眼”見,終究也會變幻而逝,只是那個“當下”是那樣。
這點與琴理亦相通。
“白色是一種包含光譜中所有顏色光的顏色,通常被認為是"無色"的。
白色的明度最高,無色相。
可以將光譜中三基色的光:紅色、藍色和綠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光譜中所有可見光的混合也是白光。
這個顏色在當下代表純潔。”
余恍然,白色于香,亦是香之所有色彩,
乃天宇所賜,乃諸多因緣所和。
故此,香是神圣、莊嚴、純凈的。
品味之余,香涵蓋所有,又幻化虛無,
其中意蘊,唯品香者與香物神交意會,
不可言喻,
此謂道。
言及琴理,黛玉曰:
“琴者,禁也。
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養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
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宅,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
“若必要撫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chang),或深衣,要知古人的象表,那才能稱圣人之器。
然后盥(guan)了手,焚了香,方才將身就在榻邊,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兒,對著自己的當心,兩手方從容抬起:這才身心俱正。
還要知道輕重疾徐、卷舒自若、體態尊重方好。”
(紅樓夢卷八十六)
曹雪芹借林黛玉之語,把香與琴兩個最為飄逸的美物,美妙地聯結在一起,實實妙語連珠,字字精到,后世恐無人能及。
嘆曰,人心深邃,感識萬緣,生命至深至奇無窮探究,
只借一縷香煙了慰吾心,
所有所無,竟如白色......
(此文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