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和開學中間隔著的不是戀一張床、愛一座城、陪一個娃,而是培訓、培訓、培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你是老師,你懂的。
課程建設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課程設計是教師的核心能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做自己的課程設計師——教師成長力培訓”,為全區的老師奉上秋季開學前的饕餮盛宴,一天半的時間,教研網全程直播。教師不再是培訓的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和創造者。
教材解讀——課程設計的堅實基礎
時間:8月29日上午
為幫助老師們理解、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準確把握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的編寫原則、結構體系與編排思路,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把新教材運用得當,把脈教材理念、特點,循序教材編排體系——以二年級教材為例介紹教材框架結構、雙線組元,梳理各板塊承前啟后夯實現在的梯度序列,幫助老師們現場遷移總結三年級教材的結構、引導老師們求同、比異完善自己的“語文體系”,為老師們今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點、亮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立德樹人、落實語文核心素養奠定了基礎。
物里乾坤——為課程設計開示門徑
時間:8月29日下午
萬物啟蒙
緣起
假期里,教文體局劉局長和教研室王主任帶領我們十幾名骨干教師外出學習,接觸到了錢鋒老師的萬物啟蒙課程。近年來我區在大力推進融合課程教育實踐,錢鋒老師的萬物啟蒙課程與我區的主題融合課程有很多相通之處,因此,區域推進,帶領大家初步認識一下萬物啟蒙課程,這對于進一步深化我們的課程建設大有裨益。
由來
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物象”文化。我們可以用三個詞來追溯一下它的哲學源頭:第一個詞是“厚德載物”,出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第二個詞是“齊物同禮”,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子認為無論天地還是秋毫,萬物齊一。第三個詞是“格物致知”,出自《大學》。“格物致知”成為千百年來儒學傳承的不二法門。
“萬物啟蒙”就是一物一世界的原生課程。課程從某一個具體物象出發,如石頭、明月、楊柳、竹、茶、蟬、瓷、橋等等,讓學生觸碰、感知它的存在,了解這一物象的前世與今生,發現它的功用價值與文化內涵,與它建立聯系、產生情感。
精髓
萬物啟蒙”這個課程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使它能夠在多學科的交流中很自然地成就一種“全”,它屬于一種全課程教育。
1.時間和空間更加開闊
2. 以中國文化為本源
3.以“物—器—道”為課程架構邏輯
4.以“問—思—辨”為課堂架構模式
家鄉風物課程設計——棗香悠悠
早在三千年前,紅棗就在滄州繁衍生息。紅棗是《戰國策》中蘇秦所言滄州因棗“足食于民”而成為天府之地的榮耀;紅棗是南北朝時期道教諸圣祈求長生不老的“仙棗”;紅棗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房上地下紅一片”的欣喜詠嘆。
“棗香悠悠”課程的內容十分豐富,我們既要傳授知識,更要整合身邊的資源,對碎片化的東西進行整體設計,從線性課程到板塊課程,實現結構化的飛躍。如何做到呢?問思辨就是這把探究的鑰匙。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思考、辨析,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才是以萬物學知識,成見識,致良知的認知進階。
探究問題:為什么金絲小棗成為中國“十大名棗”之一?
識其物:棗之名—— 探秘滄州金絲小棗馳名的原因。
棗之味:探尋紅棗生活的多樣味道。
棗之情:探究紀曉嵐詩歌中“棗”的文學意象。
家鄉風物課程設計——煮海為鹽
鹽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調味品,烹飪菜肴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藥品,殺菌消炎、保健醫療。它的用途很多,生活中離不了它,在工業中的用途也很廣泛,它也是一個國家興衰成敗的命脈,承載著悠悠的中國歷史文化。鹽只是鹽嗎?不,它承載的歷史告訴我們,要真正了解鹽的前世今生,就要帶著一顆謙遜樸素之心,走進鹽的世界。我們課程的名稱為“煮海為鹽”
課例一:識其物——尋根究底去探“鹽”
第一課時:鹽是什么;第二課時:鹽的制作;第三課時:鹽的種類及分布。
課例二:用其器——有趣的“鹽”
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了解鹽與飲食、鹽與養生、鹽的妙用。
課例三:悟其道——煮海為“鹽”
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孩子們對鹽的歷史有了深刻的認識,感興趣的同學會把自己喜歡的歷史通過表演再現出來,編成歷史劇,我們取名為:始于“鹽”值,終于“財”華。還可以通過鹽畫、鹽的名片、產鹽地分布圖、文化發展歷史沿革圖、鹽文化手抄報、鹽文化調研表、傳播鹽文化規劃書等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
家鄉風物課程設計——鐵獅風韻
“萬物啟蒙”課程設計實操流程共有(確定主題、頭腦風暴、設計運行圖、運行課程、能力評價、匯報展示、課程作品)七個環節,構建知識圖譜是整個課程設計流程七環節中第二個環節。這個環節是整個課程實施的基礎,會直接影響課程實施的效果及深度。
這是培訓中的實操環節,我們以《鐵獅子》為主題,構建其知識圖譜。為了提高各組的效率,每組6位老師首先進行合理的分工,然后再整合,時間30分鐘。
通過以上展示,可以看出老師們對于架構課程知識圖譜有了基本的了解,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
創意寫作——課程設計與你的相遇
時間:8月30日上午
閱讀,是長根的事業;寫作,是開花的事業。如何讓花開的姹紫嫣紅?創意寫作團隊的老師們帶給你不一樣的風景。他們對張祖慶老師的創意寫作系列課程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以交際語境下創意寫作為例,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素材巧妙地融合成一體,智慧地引領現場的老師們玩轉課堂,玩轉習作教學。
創意寫作語文團隊的老師們從交際語境下的創意寫作的具體操作,到微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再到教材中創意寫作微課程的設計,為你的習作教學開啟破冰之旅。
創意寫作微課程,讓你做自己的課程設計師不再是難題,破解了教師成長的密碼,讓整合教材資源變得輕而易舉。從兒童中來,到兒童中去,創意寫作真正把學生放在了課堂中央!
博觀而約取,深入而淺出。“做課程設計師”已經成為我們教育人的美好愿望,就像張祖慶老師說的:公開課是上給別人看的,養眼不一定養人;課程是自己開發的,你好好養它,它會好好待你。
愿我們每個教育者都能成為卓越的“課程設計師”,做自己喜歡的課程,為幸福教育增添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