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在歷史上,很多對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都有關于好奇心的小故事。
牛頓對一個蘋果產生好奇,從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對燒水壺上冒出的蒸汽好奇,改良了蒸汽機。
關于名人與好奇心的故事當然是數不勝數,我也來講一講自己關于好奇心的理解與認知
一、好奇心就是求知欲
創造的動力來源于好奇心。有了對某種事物的好奇心,便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有一陣,我每天同一群朋友在戶外跑步,我們的跑步總時長都是一樣,可是為什么他們的計量數總比我多出3公里?同樣時間,產出比我多35%,還那么輕松,真的是太傲嬌了吧!
我的好奇心驅使我一探究竟,原來在跑步時,我們的手同腳的協同配合很關鍵,我們的呼吸的頻率同樣要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狀態。落腳點時需要有意識的腳后跟先著落,這樣有助于小腿后側肌群的發力。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證了體力均衡消耗,避免了前三公里生龍活虎,后三公里直接歇菜。
找到了各種方法,我也開始一一試行,把每個方法中的細節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才有了現在跑完半場馬拉松的經歷。
隨著對這件事物的了解加深,量變達到質變,將很有可能創造一種新的事物。
二、紅色性格和藍色性格&消遣性好奇和求知性好奇
?紅色性格的人對各類事情都充滿好奇,看到每種產品都想嘗試體驗,探索其中的奧秘。看到每項技能都想學習,可是卻也無疾而終。
而我更多的是紅色性格,由于好奇心的寬泛,當我體驗某種產品遇到難度時,很可能就選擇放棄。我學習拉丁舞,前面三分鐘熱度,腰胯扭的實在的疼,看著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了,我便放棄了。開始尋找另外可以滿足自己好奇心的事物。我的“消遣性好奇”寬泛而淺薄。
?藍色性格的人天生具有專注的優勢,當他們對某種產品或事件產生興趣時,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少則一天,多則幾年,非要探究清晰這個產品的功能、材質、原理等,這種好奇心導致的持久探索,源源不斷的將正念能力不斷延伸擴展。
擁有“求知性好奇”的人很容易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同樣,技多不壓身,保持在一個領域的持續好奇心,是我們立足的根本;
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激活“求知性好奇”,幫助我們在工作之外也能找到創造的源泉。
新奇性和不確定性是快樂人生意義的兩大重要源泉
三、如何增加求知性好奇
?狐刺策略
狐貍天性開放并有多種方法躲避敵人
刺猬只能把自己縮成一團,用刺來保護自己。
當我們在專業領域中,我們需要像刺猬一樣狹窄而深邃,死磕到底;與此同時,也需要像狐貍一樣,保持開放心態,從不同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
?同理心詢問
生活中多問自己『在別人看來,這件事是什么樣子』。
?匠人思維
精益求精,不斷探究『如何把細節做的更好』力求完美
關注手中事情的細節,將每一個當下都力求極致。
書中尾聲說道:
快樂是人生順利的標志,但它并沒涉及人生的本質。快樂只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基石,當我們面臨眾多選擇時,意義卻能提供方向,指引我們將要走向何方以及將要從事什么工作。該如何選擇朋友?如何選擇戀人?如何選擇職業?如何才能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參考書目:《好奇心》 [英] 伊恩·萊斯利
【0722今日話題MiuMiu】
如果未來某一天,小灶話題由你說了算,你希望大家聊聊什么呢?
問題:如何理解 知識與信念的區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