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我職場生涯最迷茫的一年。每天起床后會有莫名的煩躁;工作中,對他人的挑戰沒有耐心;各種場合,習慣逞口舌之快……
境由心造,心亂則境不順;境不順復使心亂。如何跳出惡性循環?
直到有高人指點:試試拓寬視野,開闊心胸,聽聽這些網絡電臺吧。
一、羅胖,羅征宇的《羅輯思維》
現在可能很少有人不知道網紅羅胖了吧,我姑且在各位關公面前舞一回大刀。
1. 有料
為什么小龍蝦是夜宵的最佳食物?因為吃的時候臟兮兮的手不能玩手機看微信,逼著你們這些朋友好好聊天。
怎樣解決屢禁不止的廚師偷吃現象?工作時帶個白色口罩,不時抽查口罩上的油跡。
為了根除眼鏡蛇患,當地政府實施上繳眼鏡蛇獎勵政策,最后當地人竟以養殖眼鏡蛇換賞金謀生。
腦洞大開的同時令人忍俊不禁,常常走在馬路上聽著聽著嘴角莞爾,會心一笑。
2. 有趣
《費馬大定律》的那一期著實毀三觀。數學如此枯燥,但數學家卻很有趣。
費馬愛秀智力的優越感,他在書的一角寫一句:x的n次方加y的n次方永遠不可能等于z的n次方(當n大于2,xyz為整數),后人用枚舉法發現是對的,但幾百年里卻無人能夠證明這個定律。讓后人干著急,費馬一定很快樂。
這是一個從已知(勾股定律)到未知(n大于2以后)的案例,添加了大數學家小惡作劇的元素。沒有成人的功利,卻看到了小孩子似的天真和童趣。
3. 有種
羅胖從不避諱自己是一個商人,宣稱這個時代最有尊嚴的生活方式就是賺錢。
他聲稱:錢是一種虛擬的想象,卻又得到所有人的信任;因為存在這種信任,所以所有人都愿意為此協作;為了爭取被選擇協作,所以個人或團隊會不斷提升自己。
提升自己,還不夠有尊嚴嗎?
正因為細分后的專業化,大大降低了可獲得的成本,所以我們只需要支付少額的金錢就能讓你過上遠勝于當年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生活:唾手可得的各款服飾(天貓);所想即所得的美食(美團);懶得出門還有人送(達達);隨時比價看周邊配套的租房(安居客);豪華專車送你出行(uber、滴滴);宅在家里有料看(簡書);走在路上有侍讀(喜馬拉雅FM);想要健身有教練(keep);實在無聊玩網游(魔獸)……
衣食住行學玩,這就是時代的饋贈。
從與未知做鏈接,到窺探大人物的小惡趣;從學會享受生活,到寫作分享給更多的人。縱有千萬煩躁,也已在九天云霄。
二、梁冬、吳伯凡的《冬吳相對論》
兩個男人,孕育五年,為你坐著打通經濟生活任督二脈。
1.這是一套問題集
例如:在第306期《幸福在哪里》的片花曾問:
愛和幸福為什么是需要學習的?
為什么說幸福并不是擁有資源的產物,而是一種操之在我的能力?
真正有用的東西為什么往往都是靠自學得來的?
為什么說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要好?
簡單的幾個問題,有時是下一part的引子,有時是前一part的復習,吊人胃口,引發思考。這種時候,仿佛人已入定,忘記了過去,不再煩惱未來,活在當下還鍛煉思維。
甚至還聽聞某社會團體分工摘錄這些問題,總結成5000多條,印制成冊,隨時翻閱,隨時復習。
2.這是一套金句集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了了分明,如如不動,甚至還把它作為自己的微信簽名長達1年。
了了分明:用智慧、經驗、知識、情商把問題看透。
如如不動:看破不說破,給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這是國學的精粹,做人的哲理。
以此為心法,面對不被理解,逐漸坦然;面對無關的爭論,微笑著走開。
3.這是兩個男人在你廚房的聊天
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洗碗時聽這兩位奇男子的嘮嗑。
伴隨著自來水聲,聆聽總裁(梁冬)和總編(吳伯凡)的人生感悟;手指劃過洗凈后光潔細膩的瓷碗,品味著兩位中年男人的處事智慧。
碗洗盡時,一個part恰好結束,下一頓飯后繼續,召之即來,揮之則去,如同熟識的好友。
只可惜2014年10月,節目定格在了第473期:《靈長類機器》。再也聽不到兩個男人的閑聊,再也沒人幫我打通更多的經脈。
扼腕嘆息。只能閑來無事時隨機點開某期節目,權當背景音樂罷了。
三、老汪的《老汪談職場》
一個職場老兵分享給我的接地氣干貨。
1. 一些用起來順手的生產力工具APP
寫作必備的印象筆記;分分鐘理清思路的思維導圖;和希望養成共同習慣的"微習慣"。
老汪推薦的許多工具直到現在都在使用,運行起來真心順手,哪怕上下班路上都能隨時掏出手機記錄靈感、復盤工作。
2. 職場軟技能
如何做有范兒的演講:號稱價值3萬美元,當年老汪的上司從美國培訓回來的演講肢體語言:仿佛胳肢窩下夾兩球--瞬間提升演講臺上的氣場。
如何識人不走眼:使用MBTI的方式,將人從外向、內向;直覺、實感;論事、論人;計劃、率性,總計四個維度來看人,根據他們的屬性預測ta們可能的行為。
3. 職場大師兄輪流分享
我也有幸成為過一次分享的大師兄。短短45分鐘的ppt,準備和排演竟然用了6小時!分享結束時沒有疲憊,收獲了掌聲和自信。
目前,老汪也暫停了這檔節目,不過回頭瞭望,記憶猶新,工具和技能也已然變成了生活與工作的一部分。
四、樊登的《樊登讀書會》
每周一本書,樊登的心愿是幫助中國人養成閱讀習慣。
1. 幸福題材
如何迅速的從負面情感里恢復過來--集中注意力細數自己的深呼吸;如何運用工具改善對事物的看法--ABCDE法則,A:發生的事;B:看法;C:感覺;如果C感覺糟糕,D:調整看法;E:新的感覺。
類似的技法精粹還有很多。
2. 健康題材
長期吃面會損失大腦灰質,引發糖尿病,誘發老年癡呆;吃魚真的會讓人變聰明,加速思維活力,增強記憶能力。不一而足。
3. 育兒題材
很多父母不知道,男孩經常喜歡把玩自己的陰莖,對他來說是很舒服的,不必大驚小怪;用可操作的工具教育和幫助孩子:德國幼兒園手冊:不要讓陌生人觸碰內衣和內褲覆蓋的部位;中國學生手冊:潔身自好。
結束語:
高曉松說,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看,遠方和詩就在身邊。
最后說一句,推薦這些電臺完全是筆者自愿自發,絕沒收他們一分錢(大咖們估計也看不上我等小作者)。
不過話說回來,什么時候你的內容產品也能有人自發地為你推薦給ta的朋友們,你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