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過年回家都會帶一批干果回家,大概是因為我有這個干果情懷。
我奶奶這個小老太太性格很倔強,87歲的高齡了還總是自己洗衣做飯不肯讓我們幫忙。特別是我們每次的“上貢”她都會再還回一些來,或許覺得是人情世故,或許是這么多年的習慣,我總是討厭家里的這套規矩。可是奶奶從來不對我的“上貢”往回還,只是給我從廚子里拿點她認為的好東西給我吃,我每次回家都跟我媽開玩笑說:我奶奶怎么把我姐姐哥哥的都還點,我的就照單全收呢。
前年過年的時候,我回家又去她給她送各種干果,她不經意說了一句:也就你每次回家來能帶點稀奇的東西吃,留著放這來人的時候一起嘗嘗。我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特別淚崩,心酸的不行。
其實,我不太懂孝順是什么,我在家也是爸媽做好飯喊800遍才起來吃飯,姥姥在我每次回家的時候做好我最愛吃的要么給我電話讓我去吃,如果不去就一路小跑給我送來……所以這么說我其實不太孝順……
我不太懂孝順是什么,但我很在乎細節。我不喜歡哥哥姐姐們那種回家給奶奶多少錢然后就覺得給了一切的那種感覺。我不知道他們能不能體會給老人錢她也不舍得花,整天在家也不知道該買什么的想法,也不知道他們是否知道他們的那些對奶奶照顧好自己舍得花錢的囑咐奶奶有沒有實施過。我從未曾懷疑過他們的孝心,但我寧愿少給點錢而搜集我走過的地方的所有好吃的東西帶回家。他們出不來,他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是他們未曾嘗試過的東西……
媽媽坐車就會暈車,所以我喜歡旅行,喜歡旅行的時候無論多么麻煩也要買回一些當地的小吃或者原材料,一定要學一種當地的小吃做法。我給媽媽帶臺灣的牛軋糖,廈門的素餅、魚干、肉干,安徽的梅菜,回家給她做梅菜包子,杭州的青梅,烏鎮、西塘的龍須糖,西安的臊子肉,青海的青稞,如果能帶酸奶,我也一定會帶……也有時候朋友帶給我的好吃的,我會不舍得吃,想帶回家給爸媽。朋友給帶的內蒙的風干牛肉我知道爸爸吃了好久,男朋友從新疆帶的葡萄干媽媽也細分幾分帶給奶奶姥姥。
這么一細數,其實還蠻多的,雖然媽媽并不是所有口味都喜歡。我永遠都忘不了從杭州給姥姥帶回來的絲綢外衣的時候她皺褶的笑臉,也忘不了媽媽一邊嫌我旅行買東西花錢一邊看我做的新奇小吃的期待,忘不了爸爸這種不善言辭酒后對別人炫耀說這是姑娘從哪買的什么牌子的自豪,更忘不了奶奶每次對我回家帶的禮物的期盼……曾經有一次我開玩笑問男朋友,你說我這么一個吃貨,但是有很稀有的好吃的我就會留給爸媽是不是代表了我就很孝順。男友笑著說:可能吧。
記得從廈門回來那次,我帶了一大包魚干回家,弟弟因為住校就把魚干都帶走了。第二天我問媽媽魚干呢,怎么不見你吃了,昨天你不是還很愛吃么。媽媽說讓弟弟帶走了,我當時就對弟弟特別怒,真怒了,感覺他太不長心。然后媽媽笑著說,沒事,你再給我買就是了。我白了一眼說我哪有時間再給你跑一趟鼓浪嶼啊。不過,我只是很明白,媽媽對孩子的愛,遠超我們對她的愛。
天底下所有的長輩,永遠疼孩子勝過疼自己。我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我會回家各種要好吃的,因為爸媽自己在家不會做;我會要家里各種可以享受的東西,因為他們在家時間長;我會借著他們愛我的心情反過來愛他們……
其實,我們都不太懂孝順是什么,至少我現在買不了世人眼中的豪車豪宅讓爸媽享受。而我唯一能做的,不過是多一份細心,多一份關心,出門少怕一點麻煩帶點東西,平時多打幾個電話,多回幾趟家,回家耐心聽一下重復多次的嘮叨或者瑣事,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