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小說我偏好都市情感人間百態這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的作品最抓我的首先是文筆,只能感嘆她真的是天才。文筆方面我最喜歡的是她的比喻、色彩描寫和動詞的運用,極具畫面感。
張愛玲的比喻出神入化、讓人起雞皮疙瘩,我總是會感慨:“ 她是怎么想到的?原來還可以這樣寫啊!” 《紅玫瑰與白玫瑰》里那句有名的比喻: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 一粒飯黏子,紅的確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
“蚊子血”和“明月光”,“飯黏子”對“朱砂痣”,生動的比喻比心理學理論更能讓人理解人性。
她還有很多經典的比喻,其中透露出她超乎常人的通感能力,一句話里經常具備視覺、嗅覺、觸覺等幾種感覺,比如她寫“筆直的小喉嚨,小洋貼管子似的”、“汪汪的溫厚紅潤的眼睛完全像嘴唇了”,還有形容天的藍是可以伸手掏下一塊來,反向思維用思想去比喻頭發等等。
張愛玲深諳顏色的學問,晦暗的醬黃色、棕黃色、金棕色、白桃子、蒼黃、淡黃、刨光油過的木頭......都被她用來形容人的膚色和在各種情形下臉色的變化。還有各種意想不到又那么精準的搭配,比如她寫嬌蕊的一件曳地長袍,“是最鮮辣的潮濕的綠色,沾著什么就染綠了”,“鮮辣”和“潮濕”好像矛盾,被她這么一搭又感覺很合適,這種綠色是讓人能感受到的。“沾著什么就染綠了”看著在寫袍子,可嬌蕊的媚勁就浮現在眼前了。
她的文字那么生動,離不開動詞的妙用。太陽是一點一點掉下來的,樹影子斜臥在太陽影子里,身子從衣服里蹦出來,睫毛在手掌心里撲動,眼睛里生出淚珠來......
文筆與故事內容是分不開的,這些高超的寫法來源于張愛玲對細節的敏感、人性的洞察,讓讀者一邊感受美一邊不知不覺沉浸在故事中,故事里人物的情感、生活、命運好像與自己也發生牽扯。故事結束的時候我總是感受復雜,想形容一下,可是悲涼也好、空虛也罷,都無法描述清楚,像回味剛喝下去的酒,一邊品咂甘醇一邊在唇齒間留下淡淡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