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睿之
果真是關注點在哪,收獲就在哪。前陣子買了本《食指詩集》,于每日閑時讀上兩篇,巧的是這幾天總能遇到與詩有關的東西。偶爾在小賣部瞟了一眼吧臺上正播的節目,是《中國詩詞大會》,走在路邊瞥見新聞欄,也是報道當地一個名叫“五點半”的詩社。仿佛那些愛詩之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買一本詩集不像別的書,讀后可束之高閣,再啟不知何年。而詩集是你隨手即可翻開,不用在意是否讀過,或許讀過的更契你心意,像一個故友自遠方來,讀后不亦說乎。讓我十足有此感的一首詩是食指1968年秋寫下的《我這樣說》:當那秋風吹散黃金的落葉/像是令人心碎的告別的幽咽。這首詩是和女友一起讀的,那時候她將這首詩用喜馬拉雅錄進了手機。所以每每讀到這首詩,我便想起那個一起讀詩的午后,一遍一遍錄音的歡樂時光。詩里說:隨著時光麻木的流逝 / 你將失去美好的回憶 / 悄悄飄落的白玉蘭的花瓣 / 憐愛的鋪滿了豐收后的大地。但我想,正是因為詩比文章更有常讀性,隨著時光的流逝,讀詩的那份美好并不會因此失去。
食指的詩和他所處的年代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你會在《食指詩集》里讀到很多關于革命的詩。如果你因時代的關系先入為主的認為這些革命的詩并不會讓你感冒,那么你回想下《精絕古城》里胡八一和胖子高昂的念起的那首詩——《向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勇士致敬》:在這最后消滅剝削制度的 /?第三次世界大戰 / 我倆編在同一個班 / 我們的友誼從那里開始 / 早以無法計算 / 只知道它 / 比山高,比路遠 / 在戰壕里 / 我們分吃一個面包 / 分舐一把咸鹽 / 低哼著同一支旋律 / 共蓋著同一條軍毯 / 一字字 / 一行行 / 領袖的思想 / 偉大的真理 / 我們學習了一遍又一遍。/ 紅旗下 / 懷著對黨的赤誠 / 獻身的熱望。/ 我們緊握槍,高舉拳 / 立下鋼鐵的誓言。讀后內心是否也涌起一股激情澎湃之感。
是的,食指是擅長寫這種鏗鏘有力的詩的,他那首傳唱度極廣的《相信未來》便是這種基調。但我其實更喜歡的是他同樣在1968年寫下的《勝利者的詩章》:當著東方閃現的金色的光芒 / 親切溫暖地輝耀著心靈的門窗 / 我們振奮地伸開手臂去迎接 / 那再次給予我們生命的朝陽。/ 是那神秘的顫栗 / 是那獻身的欲望 / 凝作自豪的語言 / 匯成磅礴的交響。/ "在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上 / 要留下我們那不朽光輝的詩章"
就如武亦姝所說,詩歌是個人的,不希望被打擾。在詩歌中,你內心有很多個不同的自己洶涌而出,你可以和作者書寫時不一樣的心情,但你感受到的都是真實的那個自己。
最后就以《食指詩集》里的最后一首詩做結吧。
《六十花甲》
食指
是的,你沒看錯,是寫在餐巾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