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
男人找的是“新娘”,新的娘。女人也同樣如此,無論是蘿莉找大叔,還是讓中國女人最放心的憨厚老實可靠的男人,都是“媽媽”,都是被閹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為什么要找媽
這是因為我們在嬰兒期,我們得到的母愛質量普遍不怎么樣,這導致我們內心里都有一個匱乏的嬰兒,渴望再有一次機會,找到好的母愛,以治療生命最早期的傷痛。
嬰兒期培養的誤區
1歲前的嬰兒什么都不記不住
中國的父母認為3歲之前的小孩什么都記不住,怎么對待都可以。真相是,孩子越小,越需要呵護和照顧,特別是前6個月,如果嚴重缺乏母愛,就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嬰兒與媽媽的分離
中國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小孩不得不在很小的時候就與母親分離。除了這些現實的原因,有種無意識的力量也會推動媽媽和爸爸,這是是他們小時候也和媽媽分離過,這導致他們的孩子也要去經歷他們曾經經歷過的分離的創傷。不注重孩子的需求
由于中國家庭的結構和傳統的孝道,媽媽在小孩出生后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媽媽就會把對丈夫的一些情感和期待放到兒子上,導致兒子從小就體驗到了吞沒感。正常的養育,是媽媽圍繞著孩子的需要轉,而這些家庭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從生命一開始,就學習圍繞著媽媽的感覺轉。
常見的婚姻巨嬰癥
- 蘿莉與大叔的組合
蘿莉總是嘟著嘴,像是在要奶吃。她們渴望被包容,想要安全感。所以要找大叔。
大叔是被閹割的,面對成熟的女性,他們會有自卑感。而像小女孩一樣的蘿莉,讓大叔有了被需要感。
中國有七八成婚姻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都是嬰兒在找媽,兩個人活成了親人,雖然很親密,但缺乏精彩。因為精彩屬于個性化部分。
- 夫妻間的捆綁
很多理想的婚姻,一開始男女雙方全情投入,但不知為什么,兩個人越活越苦,慘事不斷發生。就像兩棵歪脖樹擰在一起。
這樣的婚姻中,兩個人輪流扮演著巨嬰和全能媽,都在全心全意考慮彼此,但都感覺對方沉重而脆弱,自己的發展被束縛住了。這樣的關系,大多數沒有孩子,因為有了孩子,會破壞兩個人的共生感。
愛情發展的三段論
- 1+1=1 我們是一個人
- 1+1=0 我的所有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你
- 1+1=1 我是我,你是你,我們在一起
第二階段的憎恨很重要,經歷過這個階段還能生存下來,才能進入第三階段,兩顆孤獨的靈魂才能彼此相愛。
愛情的真相是,物質化的東西不能制造安全感,真正能制造安全感的只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