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親眼見到了一位非常偉大的人,她的名字叫Sally Frishberg,學過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事件,這個女人就是其中的生存下來的,從波蘭來到美國的波蘭猶太人。聽我的歷史老師說她要來我們學校的時候我激動的坐立不安,很想要快點見到她。
我對于像Hillary Clinton和Sally Frishberg這樣的女人有著非同凡響的崇拜,因為我覺得她們就類似于女強人一般的存在,但是其實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她們是女人。
我的英語課上個月讀了一本書,是Simon Wiesenthal的"The Sunflower",同樣的這個作者也是個猶太人,也同樣的經歷過這個事件。他在書里面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說他非常羨慕那些已經死去的士兵,因為他們死了之后人們會在他們的墳墓里種一棵向日葵,在他看來那是象征著生命的象徽,代表著他們曾經活在這個世界上。
因為他是猶太人,那個時候德國人建了很多奧斯維辛集中營,猶太人經常會被送來送去,Simon也一樣被送到了其中一個,然后突然有一次一個護士帶著他到一個房間里,他一直在擔心會有人以為他逃跑了(如果逃跑的話有可能會被殺死要么就把試圖逃跑的人都集中在另外的集中營,這些集中營會寫著“這些是試圖逃跑的人”)所以他不斷的跟那個護士說一定要告訴監視他們的人他并沒有逃跑。
進去房間里面他看見了一個滿是繃帶的男人,這個男人說自己是希特勒的親衛隊,他正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他說他想要贖罪,因為他是天主教徒,不想要懷著罪惡感死去,雖然他是這樣說但是他其實已經殺過了無數個猶太人,死到臨頭了卻向護士要求找個猶太人,找來了就說要贖罪。他說他曾經親眼見過一戶人家,他們和一群猶太人被擠進了一個房子,然后親衛隊就會向房子里面扔毒氣會把房子給燒起來,猶太人不斷的吶喊著帶有恐懼的叫聲,那戶人家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全身著了火從窗戶跳了下去。
之后那個畫面不斷的出現在他腦海里,一直讓他坐立不安,在戰爭的時候因為這種罪惡感讓他走神,然后就被什么東西打到了就昏過去了。聽了這個故事之后的Simon只是安靜的離開了那個房間,他非常糾結因為那個男人跟他說的話讓他很煩惱,但是他跟別人說的時候他說他選擇了不原諒那個男人,卻又在別人說那個男人怎么樣的時候Simon卻是護著他的。這本書的最后一句話作者會問,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怎么做?
這本書的主題就是forgiveness,讓我很有感悟,在看完這本書之后老師就讓我們討論,什么時候才應該給予原諒?
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或者自己的想法來選擇原諒與否,但是首先原諒到底是什么?
我覺得原諒就是在人們給予的時候能夠讓對方贖罪同時還能讓自己解開心結,也就是說在雙方都可以放下一切的時候才叫原諒。所以能夠原諒一個人和能夠被原諒都是一種幸福。
很多人給予Simon的答案都不同,老師給我的Hubert G. Locke的寫的信和別的都非常不同,我覺得老師是故意的,他的信寫的答案就是中立,Hubert覺得沒有絕對的錯,但是也不可以說是完全對的,他能給的答案就是Simon當時那個時候給的答案,因為首先他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也不能預知如果真的遇到那樣的情況他到底會怎么做。我也覺得他說的對,但是我其實文章里寫著是不原諒,我一般都會選擇中立,所以我覺得老師是故意把那個的作者的信給我的。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lWAvvRnqlWc3BZejMzQjUxM0k/edit?usp=docslist_api&filetype=msword
這個是我寫的關于"The Sunflower"的文章,是全英語寫的,英語課的。這里面也寫著我根據自己的個人原因才做出的決定,還寫著Hubert寫的信他自己的想法。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BL3HC4WXJ0Aq_MTSPrbr7zjBMfv4qJtfgqnezNVQ7yo
這個也是我寫的關于猶太人大屠殺的文章,也是全英文寫的,歷史課的。文章里我詳細的寫了德國人在幾年幾月幾號開始對猶太人使用暴力,在使用暴力之前又用過哪些方式和方法將猶太人與世隔離,因為寫文章的時候是不可以寫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將所有資料和證據都以文章的順序寫出來。我寫了好久,寫了好多,寫了又擦掉,因為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
Sally Frishberg那天給我們講了她的親身經歷。當希特勒在1933年開始帶領德國的時候,Sally就在1934年出生的,因為她是波蘭的,其實在波蘭的猶太人比在德國的猶太人還要多,二戰時期的第一個自己最大的滅絕營都是在波蘭建立的。Sally說她5歲的時候曾經有一個男人和她有過這樣的一個對話:“你幾歲?”“5歲。”“你只是一個小孩子,你什么都不知道?!薄拔沂裁炊贾??!?/p>
Sally說即便是只有5歲的她也非常清楚她處于什么樣的一個狀況,她說她知道猶太人正在被歧視,知道猶太人被德國人以最低等的生物對待,即便只有5歲的她也很清楚。二戰結束之后來到美國她被一個黑皮膚的女人迎接了,然后她才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長相不一樣到了哪一種程度,因為她在波蘭的時候猶太人要在胸前掛著一顆星星,代表著他們是猶太人,其實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德國人根本分不清楚猶太人和德國人的區別。
她說到了美國之后她第一次感受到那種人類一般的對待,她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在翻滾,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她說那個女人教會了她很多,她學會了不應該存在歧視這種東西,她學會了錯并不在她身上,她學會了人類正常的對待。Sally說,美國就是造就了現在的她。
聽她講了很久,其實在開始聽之前我就有兩個問題特別想要問她,因為我坐在后面所以沒有那個機會,但是估計有那個機會我也不會問,畢竟不是隨便就可以問得出的問題。
我想問她在得知其實美國一直都知道猶太人被殺卻沒有深出手幫助他們的時候,她是什么感覺?有什么想法?還會不會覺得美國造就了她?
學歷史的時候老師說過希特勒只是默認自殺了因為沒有找到他的尸體,對于這個事情她又有什么想法?會不會覺得不甘心?
恐怕我的這些問題不能得到答案了。
我覺得其實這個猶太人大屠殺事件其實并不應該發生,但是即便開始了人們也只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害怕被卷進去而沒有幫助,只是一味的抱怨德國人。
我上的另外一節英語課也學了關于原諒與否的一篇文章,是Junot Diaz的"The Cheater's Guide to Love",講的是一個來自多米尼加的男人被未婚妻發現他在6年間出軌了至少50次,這個數字很離譜但是卻是就是這樣這些的。他的未婚妻告訴他,出軌是一個錯誤,他覺得內疚,不是因為他出軌了,而是他不能接受出軌是一個錯誤。前提是這個男人是在哈弗大學當教授的。
為什么這個男人會覺得出軌不是一個錯誤?因為一直以來這個社會將女性視作脆弱的象征,法律上也是把女性視作弱小的存在,然后一直以來把男性視作力量,到底是誰,又從多久以前開始人們一直都這樣默認了?
故事里的男人一直試圖得到未婚妻的原諒,但是很明顯她是不可能原諒他的了。一開始未婚妻跟他分手的時候他裝作什么事情也沒發生,后來他的心情開始慢慢變得越來越混亂,他試圖放下未婚妻,他開始做運動跑步,幾乎每天閑下來的時間都會去跑步,無論白天還是晚上,最終因為跑太多了雙腿出了問題,醫生讓他再也不要跑步了。
之后不能跑步他一閑下來就會想起未婚妻,所以就開始做瑜伽,一閑下來就做瑜伽,最后后背除了問題,差點導致他不能走路了。之后他什么運動也不能做,好在開學了他才有事情做,在大學里他認識了個妹子,妹子比他小了他本身年齡的一半。妹子后來決定不跟他在一起因為找到了個比他還要好的人,雖然是這么說但是最后還是決定找他了。
原因是因為妹子懷孕了,并且聲稱孩子的父親是這個男人。當然,他沒有相信她,但還是讓她在自己家留了下來,說是不忍心趕她走。男人的一個朋友倒是恭喜他了,說你要做爸爸了!這是好事,然后拿出手機給男人看了自己的兒子,說是在多米尼加的5歲的兒子,他是個已婚男人。7個月之后孩子出生了,男人來到醫院本來打算陪著妹子,但是妹子卻說,你不是孩子的父親,你走開。于是男人清醒了也就走了。
男人跟著他的朋友回到多米尼加,到了孩子的母親住的地方,男人發現那個5歲的孩子并不是他朋友的,他朋友覺得不可能,雖然是這樣最后還是去醫院檢查了看看,一個月之后男人的朋友就再也沒有聯系過孩子的媽媽。最后男人終于有一天感覺到自己已經不能再逃避了,要面對自己的錯誤,他從床底下拿出來未婚妻給他送過去的一本滿滿都是他六年間出軌時對別的女人說過的話和發過的照片,那個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是個膽小鬼,一直沒有勇氣來面對。
男人覺得前女友這么做是對的,因為他學會了當你給予愛的時候也要給予尊重。
整個故事一直都在說這個男人的事情,關于他的未婚妻沒有很多,倒是說了她是絕對不會原諒這個男人,但是如果對方知道錯了并且選擇改變,還會不會選擇原諒呢?
有時候原諒并不是這么簡單,很復雜,如果選擇原諒但是自己覺得不但沒有解開心結,反而負擔重了,就不要選擇原諒了。有的人選擇原諒,但是又說永遠不會忘記,那么如果一直記在心里不會覺得很糾結嗎?這樣跟不原諒有什么區別?反而還讓自己吃了虧。
所謂原諒其實也是一種包容,從自己眼中看見真心想要贖罪的人也是一種包容,不僅是對別人的包容也是對自己的包容,而對于想要被原諒的人原諒是一種救贖,給予原諒的人得到包容,被給予原諒的人得到救贖,這樣才叫原諒,也只有這兩個條件存在的時候才會有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