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塞.約翰遜的著作《誰動了我的奶酪》是學生時代知名度較高的寓言故事,初看書名,一個偷奶酪的畫面浮現腦海。后來才知道,所謂的“奶酪”是一種比喻,它是我們生命中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金錢、工作、人際關系、健康或者是心靈的寧靜。
隨著年歲的增長、周圍環境的變化,在我們所處的每個階段擁有的奶酪也不盡相同。小時候得到了想要的布娃娃就能高興得轉圈圈,上學了考到第一名就覺得成為了世界的中心,工作了要賺到很多錢才算成功,年老后健健康康比什么都重要。
這時他媽媽蹲在他的面前,一邊幫他擦眼淚一邊語重心長地跟他講道理:你能不能答應媽媽買了彈力球以后就乖乖聽話?小朋友一邊抽泣一邊使勁兒地點頭,媽媽反復跟小朋友確認了承諾以后牽起他的手朝自動售賣機走了過去。拿到彈力球的小朋友滿心歡喜、蹦蹦跳跳,跟幾分鐘前哭得梨花帶雨的模樣判若兩人。
一個小小的彈力球,售價兩塊錢,成人的眼中那就是買來閑置、毫無用處、誘導消費的東西。但是在孩子的心里,那確實能占據孩子整個腦海、擁有它就等于擁有了全世界般的存在。
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渴望著不同的奶酪,奶酪的大小、味道雖有差異,但不能否認那就是主人公心底最珍貴的寶物。沒有參與過別人的人生,就沒有發言權。請善待每一塊兒珍貴的奶酪,即使它在你眼中微不足道;也請你尊重我的奶酪,就像我不喜歡你的奶酪但我依舊尊重它一樣。